□ 記者 張寶勤
金融界專家普遍認為:“中小微民營企業融資難融資貴是一個長期性、世界性的難題。”隨著后疫情時代來臨,中小微民營企業融資難融資貴的矛盾加劇,如何有效化解這些矛盾,確保我省中小微民營企業健康發展,成為當下經濟界政協委員和金融界人士共同關注的話題。
近日,記者就此采訪了省政協委員馮仗偉,以及省地方金融監管局、省工信廳和陜西銀保監局相關負責人。
推動中小微民企脫困迫在眉睫
省政協十二屆四次會議期間,馮仗偉就提出了《關于創新融資方式推動疫情沖擊下中小微民營企業發展的建議》的提案。他認為:“當前形勢下,創新融資方式,推動困境中的中小微民營企業發展迫在眉睫。”
由于中小微民營企業自身規模小、資產少、負債率高、擔保能力弱,以及財務制度不健全等因素,難以獲得銀行較高的信用評級,致使直接和間接融資渠道相對較少。中小微民營企業作為我省市場主體的重要組成部分,受疫情沖擊,工資、租金等成本壓力加大,現有資金流維持艱難,部分企業甚至面臨歇業風險。
根據存在的上述問題,馮仗偉建議政府、銀行、企業、社會各界共同努力,幫助民營中小微企業群走出困境。主要包括完善服務實體經濟新模式;搭建政銀企對接創新平臺,建立銀行“一對一幫扶”制度,增進銀企之間的對接融合;發揮政府相關職能部門行政監管與服務作用;建立中小微民營企業信息共享交流平臺;建立中小微民營企業融資訴求回應和解決機制等建議。
多措并舉助解小微企業融資困局
事實上,為緩解中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政府、銀行、企業等方面一直在努力。
省地方金融監管局不斷提升小微企業融資服務水平,僅今年4月1日至5月15日,共計為3.05萬戶納稅人發放4.6萬筆貸款,合計79.59億元。充分發揮政府性融資擔保體系作用,截至一季度末,全省政府性融資擔保體系成員小微和“三農”擔保業務合計372億元,占同期業務總規模的79%,戶數48447戶,占同期業務總戶數的88%,融資擔保年化綜合費率1%。
省工信廳通過建立融資保障對接機制、小微企業貸款利率獎補機制,積極爭取中央專項資金,設立專項信貸資金,抓好新三板掛牌融資,發揮省級中小企業發展基金作用,搭建中小企業民營經濟訴求響應平臺等舉措,使更多融資擔保機構回歸服務實體經濟的主業,提高融資服務效率。截至去年底,累計派出金融顧問2634人,對接企業10218戶,走訪32296次,597戶小微企業首貸通過申請,已發放貸款30.76億元。推動設立8億元小微企業銀行貸款風險補償金。轄區金融機構累計發放符合1萬億再貸款再貼現條件的貸款、辦理貼現657.04億元。
陜西銀保監局統計顯示,截至2020年末,全省已整體實現“兩增”目標,銀行業金融機構普惠型小微企業貸款余額2264.54億元,較年初增加625.13億元、增長38.13%;貸款戶數38.20萬戶,較年初增加11.58萬戶。推動“百行進萬企”活動圓滿收官,截至2020年末,全省21.64萬戶符合條件的小微企業已全部完成對接,6093戶小微企業與對接銀行達成授信意向,實際授信4256戶;成功拓展首貸戶2689戶,為首貸戶實際提供融資99.52億元。
共同為辦理貸款消除堵點和難點
“委員提案從擔保體系建設、融資服務對接、加強政府服務、信息平臺建設等方面提出了建設性意見,對進一步促進我省金融環境優化和助力中小微民營企業發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導意義。”省地方金融監管局相關負責人表示,為化解中小微民企融資難融資貴,將進一步完善重大金融政策落地機制,破解企業信貸供求兩端信息不對稱現象,優化金融機構監管考核和內部激勵機制,加強地方金融監管部門力量。
省工信廳融資處四級調研員劉洋告訴記者,為助推委員建言落細落實,省工信廳將進一步加大信貸支持力度,搭建小微企業“金融顧問”政策體系,開展小微企業應收賬款融資專項行動,加快完善中小企業民營經濟訴求響應平臺(即“陜企通”),緩解民營中小企業融資難融資貴。
陜西銀保監局普惠金融處工作人員王瑜婕表示,陜西銀保監局通過電話、短信、郵件等方式與提案人進行了充分溝通對接,逐條回復了提案人的建議。
據介紹,陜西銀保監局重點采納了3個事項:一是督促各銀行業金融機構圍繞助力國家科技創新戰略實施,突出陜西特色,依托高新技術開發區、產業基地、科技園區,加大與省科技廳、省知識產權局、省軍民融合辦等部門的溝通協作,積極參與培育、引導、支持創業創新,創造和發掘有效融資需求,加大對知識產權質押貸款、投貸聯動、軍民融合等特色領域產品和服務模式的研究探索。進一步加強對銀行業金融機構支持科技創新相關產品、模式、工作機制的調查研究,有針對性地制定監管引導措施,切實加強對科技創新的金融服務;引導銀行機構積極創新設計“銀稅互動”信用類信貸產品,根據其貸款需求強、金額小、償還快等特點,優化信貸審批流程,提高“銀稅互動”服務效率,促進營商環境持續優化。二是積極參與我省小微企業信用信息平臺建設,促進銀企線上對接常態化。聯合省發改委進一步推動“信易貸”平臺在我省推廣應用,督促各銀行機構以創建活動為契機,加快對小微線上金融產品和服務模式的探索創新;鼓勵有條件的銀行機構與“信易貸”平臺實現互聯互通,持續改善銀企信息不對稱,提高信用狀況良好企業的貸款可得性。總結“百行進萬企”活動經驗,推進銀行機構經營理念從“坐商”向“行商”轉變,督促各銀行機構用好“百行進萬企”平臺數據,鞏固融資對接工作成果,對參與問卷調查的小微企業、特別是前期反映無融資需求的小微企業,加強回訪,及時收集響應新產生的融資需求,促進銀企對接常態化,構建小微企業金融服務的長效機制。三是配合平臺搭建部門做好職責范圍內訴求問題的處理,積極為中小企業、民營企業答疑解惑。
王瑜婕說:“后疫情時代,化解民營中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除政府、銀行、社會各界高度重視外,企業自身也應在增強賬務合規度、透明度,提升持續盈利水平,健全貸款信息等方面作出不懈努力,共同為辦理貸款消除堵點和難點,創造充足的貸款條件。”
編輯: 意楊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