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9日,湖泊、拱橋、蘆葦,洽川風景區如詩如畫。
濕地是“地球之腎”,與森林、海洋并稱全球三大生態系統。陜西濕地類數和濕地型數分別占全國的80%和35.29%,濕地種類多元,生物多樣性豐富。
在浐灞國家濕地公園,過冬的水鳥盡情暢游;在洽川風景區,萬畝蘆葦隨風擺動;在渭河水面,鳥中國寶——中華秋沙鴨驚艷亮相……
初冬,風景這邊獨好!
11月19日,在西安浐灞國家濕地公園水面悠閑游弋的鳥類。
黃河最美在洽川
“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這首人們耳熟能詳的《關雎》源自合陽洽川。
11月19日,在洽川風景區,陽光毫不吝嗇地灑滿湖面,形成一條閃閃發光的銀色絲帶。上萬畝蘆葦由綠變黃,零散點綴其上的蘆葦花隨風搖曳。樹上密密麻麻的鸕鶿,一動不動地等待著潛水捕食。
在這里,穿一襲古裝,乘一葉扁舟,于蘆葦間游走,仿佛下一秒就能穿越時空,和《詩經》里描寫的古人打個照面。
這樣的意境,是合陽黃河濕地獨有的一景。
洽川風景區優良的生態環境。
陜西黃河濕地省級自然保護區合陽段南北總長42公里,東西寬約4公里,面積165平方公里,是黃河流域濕地生態系統最完整、面積最大、功能最齊全的一塊河流型濕地。
為保護好黃河濕地,合陽縣堅守生態紅線,清理亂占的濕地,禁止工業布局,最大限度保護黃河流域生態環境。
據合陽縣黃河濕地保護中心主任喬天民介紹:“我們計劃以黃河西岸溝壑區為主,設計實施7個造林類型,利用5年時間完成造林3.7萬畝。到目前,我們已在黃河西岸栽植側柏、山桃、楊樹、木槿等各類喬灌苗木1.5萬畝。”
黃河濕地也是內陸候鳥遷徙通道上的重要驛站和我國中西部保護候鳥的重要棲息地之一。
沿黃公路上的北方鷺島,全長3公里,面積約300畝。鷺島內楊樹、柳樹等高大落葉喬木,吸引著無數珍禽。
喬天民介紹:“北方鷺島分為七大功能區,分別為入口門戶區、鳥類招引區、鳥類濕地活動科普區、鳥類林水營巢區、西山生態恢復區、生態休閑采摘區以及特色農家服務區。我們還將在這里建立鳥類保護站和濕地動物研究與救治中心。”
據不完全監測統計,北方鷺島棲息著蒼鷺、白鷺、大白鷺、牛背鷺、夜鷺等鳥類2萬余只,尤其是蒼鷺已成為這里的留鳥,它們在此安家落戶、繁衍生息,構成黃河濕地一道美麗的風景線。
11月19日,洽川風景區水天一色。
渭河迎來鳥中“國寶”
陜西地處中國心臟地帶,是全國唯一全境處于黃河與長江干流之間的省份。陜西關中地區濕地面積達14.29萬公頃,陜南濕地面積9.56萬公頃,陜北濕地面積7萬公頃。
濕地生物多樣性豐富,是重要的生物基因庫。據調查和文獻資料統計,陜西省共有濕地鳥類9目24科121種,其中屬國家一級保護7種,二級保護12種,省級重點保護19種。
濕地作為鳥兒的樂園,吸引了眾多鳥類愛好者前來拍照。
“黑尾蠟嘴雀果果吃多了,還得喝點兒。”
“棕頭鴉雀也是萌萌噠。”
“赤嘴潛鴨如期歸來,在雁鳴湖過冬!”
……
打開西安市民、鳥類攝影師寧來的微信朋友圈,里面全是有關鳥的照片和視頻。五顏六色的鳥類配上活潑的文案,沒有人能拒絕點贊。
對于寧來,365天,只要不下雨,他都會拿著相機,到西安周邊的濕地拍鳥。如果運氣好,拍到了稀有鳥類,那他更是會持續開心好幾天。
“上周我們做鳥類調查時,在渭河上看到了一對中華秋沙鴨。中華秋沙鴨是國家一級保護動物,非常珍貴!”寧來告訴記者,“中華秋沙鴨一般夏季出現在長白山,冬季回南方過冬,以前在洛南偶有看到。中華秋沙鴨對水質要求特別高,這次能在渭河上一次看到兩只,我感到特別幸運。這說明渭河環境越來越好了!”
最近,讓寧來感到意外的還有一件事。他興致勃勃地說:“昨天在雁鳴湖3號湖,我仔細數了數,居然有20來只赤嘴潛鴨。以往,這里作為過冬地,只有10來只。”
目前,陜西建立各級濕地類型自然保護區9處,國家濕地公園(試點)43處,初步形成了以國家公園為主體、自然保護地為基礎、各類自然公園為補充的自然保護地分類體系。
為加強濕地保護,我省不斷完善省級濕地保護法律法規制度。繼《陜西省濕地保護條例》之后,2017年出臺的《全省濕地保護修復制度方案》對新形勢下我省濕地保護修復工作進行了全面部署安排。
同時,我省市級濕地保護立法成效明顯。西安市、渭南市相繼出臺了《西安市濕地保護條例》《渭南市濕地保護條例》,為規范當地濕地管理工作、細化濕地保護執法提供了有力支持。
此外,陜西實施的《陜西省濕地公園管理辦法》為保護重要濕地資源,促進濕地資源可持續利用,推進生態文明建設起到了重要作用。
編輯: 意楊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