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實習記者 閆智 記者 李榮)11月23日,記者從省生態環境廳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獲悉,近年來,我省堅持減量化、資源化和無害化的原則,加強頂層設計,先后頒布實施《陜西省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條例》,制定實施相關政策、規劃,下放行政審批事項,依法依規推進固體廢物與化學品污染防治工作。
推動硫鐵礦水質污染專項整治
據介紹,為解決白河縣硫鐵礦歷史遺留礦山污染環境問題,省委、省政府成立專項整治工作專班,研究部署現場核查、專項整治工作。省生態環境廳會同省自然資源廳等部門和陜南三市政府印發《陜西省硫鐵礦水質污染專項整治工作方案》,明確專項整治工作要求。組織技術團隊,按期編制完成《白河縣硫鐵礦區環境影響綜合評估報告》和《白河縣硫鐵礦區污染綜合治理總體方案》。指導白河縣政府完成損毀的里端溝區域重金屬污染綜合治理工程一期項目(十里溝)、重金屬污染綜合治理二期治理項目(發仁溝)和國務院第十二督查組關注的4處清污分流工程建設。編制完成白河縣污染礦區剩余12處廢棄礦點“一點一策”污染治理(2021年至2025年度)項目清單。積極協調中央和省級財政,加大對以白河縣為重點的陜南漢丹江流域涉金屬礦產開發污染治理資金支持,已落實中央資金4500萬元,省級專項資金8.2億元。
多措并舉強化監管執法能力
近年來,我省連續開展陜北污油泥污染防治省級環保專項督查,持續打擊非法傾倒和轉移危險廢物、危險廢物(污油泥處置)、重金屬污染防治等專項執法檢查。2020年,全省生態環境執法部門共出動執法人員3萬余人(次),立案148件、處理處罰134件。全省公安部門開展“利劍”“昆侖”等專項行動,偵辦污染環境刑事案件135起。按照生態環境部要求,我省開展了全省尾礦庫環境基礎信息庫調查更新工作,完成“陜西省尾礦庫環境基礎信息庫”信息采集。建立尾礦庫環境風險管控名錄,探索建立尾礦庫環境污染風險管控模型,完善尾礦庫環境風險應急體系。省生態環境廳與省應急廳、省自然資源廳組成聯合檢查組,對全省尾礦庫環境風險隱患排查治理與環境應急準備工作進行督查檢查,對嘉陵江上游47個尾礦庫分別提出環境治理要求,逐步消除污染隱患。
聯防聯控醫療廢物全部安全處置
目前,全省共建有10座醫療廢物集中處置中心,處置總能力為194噸/天。在處置技術方面,西安市為焚燒+微波消毒,咸陽市為焚燒+高溫蒸汽滅菌,渭南市為干式化學消毒,漢中市為微波消毒,其余6個市均采用高溫蒸汽滅菌工藝。自疫情發生以來,省生態環境廳及時健全疫情醫療廢物聯防聯控機制,與省衛生健康部門定期通報信息,實時掌握醫療廢物收集、處置情況;指導處置能力不足的市(區)采取調整工作時間和收集頻次等方式提高收集、轉運和處置效率;協調指導全省12個市(區)各備選1個醫療廢物應急處置設施,做好醫療廢物應急處置準備;統籌協調調配運輸車輛和防疫物資,使疫情突發高發期的疫情醫療廢物全部得到安全處置,并做到了疫情廢物“日產日清”,守住了疫情防控重要防線。
據介紹,下一步,省生態環境廳將繼續嚴格執行固體廢物環境管理相關法律法規,認真落實省政府有關工作要求,以有效防范環境風險為目標,強化固體廢物與化學品全生命周期環境管理,提升環境監管能力、利用處置能力和風險防范能力。進一步加快推進治理項目實施,持續安排人員進駐白河縣輪流督戰,確保按期完成年度治理任務。并積極組織開展《陜西省危險廢物處置利用設施建設規劃(2018-2025年)》中期評估,精心編制《陜西省“十四五”醫療廢物處置專項規劃》,為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作出新貢獻。
編輯: 張潔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