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楊雯蓉 記者 蔣維博
連日來,銅川市王益區七一路街辦轄區干部職工始終奮戰在抗疫一線,舍小家為大家,為居民群眾健康安全筑起堅固“堡壘”。不僅如此,各社區將疫情防控與推行電話服務、微信服務等線上服務結合起來,多方了解群眾所需所求,為群眾提供精準、貼心的服務,確保實現疫情防控與服務群眾兩不誤、兩到位。
嚴防守 筑牢防控安全線
街道黨政主要負責同志帶頭,包抓分管負責同志、社區干部、社區民警,與網格員共同對轄區開展全面拉網式摸排,實現街道、社區、網格三級抄手,對小區、工地、賓館樓宇、企業、個體門頭房等均建立了四本臺賬和“紅黃藍”疫情防控明白卡、“紅黃綠”疫情防控公示牌,在60個值守點位開啟“大喇叭”宣傳,確保防控工作全覆蓋。制定社區居家隔離人員管控臺賬,明確管控時間、管控措施,將職責量化到崗、明確到事、具體到人,形成清晰明確的清單,織密扎牢全街道疫情防控網。
微心愿 貼心服務暖民心
大同路社區居民景雙燕、陳紫雨在落實居家隔離期間,做飯時發現家里沒米、沒菜,吃飯都成了問題,他們首先想到了社區網格員王茜。王茜了解情況后,放下手中正在做飯的鏟子,給家人說:“我片區隔離的居民吃不上飯了,我得去給他們買菜。”話還沒說完,她便留下正在等著吃飯的丈夫和孩子就走了,急忙跑去超市為群眾采購所需的生活物品,并及時送到家,解決了群眾的溫飽難題。
大同路社區發起成立了“健康服務隊”,社區黨員干部、志愿者、網格員,第一時間擔任“店小二”……他們紛紛為轄區隔離人員及有需求的群眾提供“送菜、送藥、送快遞、倒垃圾”服務,讓群眾安心居家。防控有溫度,隔離病毒不隔愛,轄區3個社區運用電話、微信等搭建“微服務”平臺,征集群眾微心愿,線上傾聽群眾訴求,幫助群眾解決急難問題,截至目前,已為群眾提供各類微服務80余次。
安心“宅”政務代辦不見面
建樂社區50多歲的低保戶毛某想要申請廉租房,需要開一些證明,電話告訴了社區網格員許倩。許倩二話不說,第一時間將各種開好的證明送到群眾家中。
為避免人員聚集,織密筑牢“防疫網”,建樂社區采取電話、微信預約上門等線上+線下服務的方式,為居民提供“不見面”辦公服務。根據居民辦理事項,社區工作人員通過微信收取所必須提供的材料,再由社區工作人員幫助打印整理,需要到區、街道辦理的,也都由社區代辦。從而,實現了全程不見面、無接觸的“線上”接單、“線下”辦結“一條龍”快捷周到的政務服務。截至目前,社區已通過“不見面”代辦代交服務等,幫助隔離群眾辦理醫保10次、辦老年卡6張,確保了因各種原因隔離群眾的需求得到圓滿解決。
“暖心包”疫情防控有溫度
疫情防控以來,七一路街辦聚焦關注弱勢群體,先后組織志愿者開展關心關愛孤寡老人活動,為行動不便的老人清倒衛生垃圾、補充生活必需品、發放口罩等60余次。社區老人拿著志愿者送來的“暖心包”連連道謝,拉著志愿者的手久久不愿放開……
疫情要防控,各項救助工作也要進行,社區工作人員利用宣傳疫情防控知識的機會,上門為居民張憲喜辦理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確保“應救盡救,不漏一人”,確保群眾生活困難及時有效解決。面對當前疫情防控形勢,作為“外防輸入、內防反彈”的重要陣地,七一街辦干部職工和社區干部在基層一線通過卡口值守、數據排查、核酸檢測等措施,構筑起群防群控嚴密防線,全力保障居民正常生活,讓戰疫有力量,防控有溫度。
編輯: 楊晨雨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