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網訊(記者 蘇靜萌)“阿姨,這幾天菜夠吃不?我給您送菜來了”“已經把咱們的天然氣都買好了,放心用”“您好,到了咱家出門做核酸的時間了,記得戴好口罩”……近日,西影集團一批黨員干部下沉防疫一線,參與核酸檢測、人員流調、信息統計、物資配送、入戶排查、值守執勤工作,用實際行動筑起社區防疫的暖心陣線。
馬駿飛和醫護一起上門為居民進行檢測。
馬駿飛下沉的社區在老城區,部分小區沒有物業、沒有門衛安保,日常疫情防疫工作難度較大。為了保障核酸檢測不漏一人,馬駿飛和伙伴們挨家挨戶叫人出來。有時會遇到通知多次也不愿做檢測的居民,他們在穩定居民情緒的同時,還要耐心地科普核酸檢測的重要性。
有時候,馬駿飛等人要和醫護一起上門為居民進行檢測。“有時候早上6點前就要到社區領物資、布置采集點,通常,工作會持續到晚上,最晚的幾次都接近凌晨了。但這就是我的職責。”馬駿飛說,盡管面臨風險心有余悸,但還是要堅守好每一班崗。
劉旭對居民要求盡量做到有求必應,隨叫隨到。
一去社區報到,劉旭就即刻投入到工作中,為社區居民送生活物資。他所在的社區大部分為老舊小區,沒有電梯,一趟趟肩扛手提讓汗水浸濕了衣服,但大家都毫無怨言。
“守土有責”是劉旭在負責整個院子值守時的工作原則,為了讓居民踏踏實實居家,他和伙伴們主動解決居民生活問題,對居民要求盡量做到有求必應,隨叫隨到。解決居民生活難題、積極發放資料、登記各種信息是他們的工作日常。
如果7點開始領物資,李敏鋒需要5點起床。
在社區防疫關鍵吃緊階段,李敏鋒積極主動為社區班子出謀劃策,推進防疫工作。在蔬菜配送中,他和小組成員充分做足前期數據調查統計,確保配送不濫發、不缺發。在核酸檢測秩序維護中,李敏鋒第一時間發現物業進出人員管理薄弱環節,做到及時提醒,守好嚴密社區防疫紅線。
除了參與4010戶8000余人的核酸檢測外,他還配合醫護人員流動轉配工作。為了能夠在規定時間展開工作,他往往要比規定的時間提前2個多小時做準備,如果7點開始領物資或者安排檢測點,他則要5點起床快速出門。
“說累,身體肯定是累的,但心是火熱的,感覺不到累。”李敏鋒說。
周瑄然正在分配各家物資準備配送。
“你們的東西稍后會給送到家,請大家現在回家!” 2021年的最后一天,周瑄然一到崗,就迅速和伙伴們用最短的時間把小區門口正在聚集取物資的居民勸回家,避免人員聚集產生的傳播風險。
當日核酸采集工作一直到晚上9點,可他們的另一份工作才剛剛開始。周瑄然和其他志愿者、物業的工作人員把一袋袋的生活必需品分別送到小區的各個樓下,直到深夜凌晨。結束時大家互道一聲“辛苦了,新年快樂”,夜色愈加清冷,但彼此給予的溫暖卻讓這個特別的新年顯得不再寒冷。
黃凱需有時要凌晨4點集合,第一時間趕去雁塔區支援。
黃凱發現社區送菜缺人時主動加入志愿者團隊,除了運送物資之外,日常的主要工作是核查業主情況、有無特殊群體,及時對接需求等。
有時候,他需要凌晨4點集合,趕去雁塔區支援。同時,作為西影的攝影,黃凱在參與志愿服務的同時,不忘用影像記錄身邊的故事,用鏡頭講述真實的西安抗疫故事。
從2021年12月24日開始,張利參與了志愿者工作。
從2021年12月24日開始,張利就參與了志愿者工作,說起印象深刻的事不是關于自己,而是源于大家。
“我的主要工作是配合其他人員,做核酸、入戶排查、送物資、維護秩序都得有,哪里需要,我就去哪里。”張利說,由于醫務人員緊張,他所在小區核酸所需的所有人員都是業主組織的志愿團隊,包括醫務人員,張利也是其中一員。
“看到了大家齊心協力的力量,又有什么理由不全力以赴呢!”張利說。
在將燃氣卡送回居民手中時,每一聲感謝都讓張向東感到溫暖。
面對各種接踵而至的突發狀況與訴求,張向東覺得社區防疫工作比他想象中更艱難。“本以為核酸檢測維持秩序,協助社區管理人員發放蔬菜等這些工作是最為復雜的,但真正深入去了解,發現這只是基本內容。” 張向東說。
張向東所在的小區是老舊小區,大多住戶用的是老式的充值卡,天然氣充值成了問題。張向東隨即聯系社區詢問充值地點等信息,同時聯系物業,協助篩查出小區需要購氣的住戶并發布信息,統一登記。在確認好購氣地點后,就把需要購氣的卡收集起來,當天就完成了充值。下午將燃氣卡送回居民手中時,每一聲感謝都讓他覺得很溫暖。
編輯: 穆小蕊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