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省兩會精簡辦會的背后,是高質量協商建言的高度濃縮。兩會雖已結束,責任永不落幕。陜西政協公眾號近期將持續刊登省兩會上的精彩建言,并及時報道相關提案建議的辦理落實情況,敬請關注。
2021年以來,全省各級各部門不斷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加快推進鄉村振興戰略有效實施,統籌推進“3﹢X”特色現代農業產業建設,農業產業扶持、惠農措施落實到位,全省農村經濟實現較高速增長,2021年全省實現農林牧漁業增加值2532.16億元,增長6.2%。
陳曉莉委員:
發展壯大農村集體經濟 夯實鄉村振興根基
(陳曉莉委員)
發展壯大農村集體經濟是實現農民農村共同富裕的關鍵所在,對于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具有基礎性意義。
省政協委員、省統一戰線理論研究基地主任陳曉莉,省政協參政議政特聘專家白呈明教授共同調研后發現,目前,我省農村集體經濟底子薄、基礎差、體量小、發展不平衡,整體上仍處于“點上突破、面上探索”的起步階段,低水平發展、低效益運行等問題依然非常突出。為此,陳曉莉、白呈明建議,要建立科學的考評體系,分層級、分類型、分階段設立目標責任,注重經濟發展的過程性和成長性考核;要進一步明確農委、農辦、農業農村、鄉村振興等涉農部門的職權職責,建立發展農村集體經濟部門聯席會議制度,協調解決重大問題;要多渠道保障人才供給,既靠政策、也靠市場,既要外引、也要內培;要多方式保障產業用地,多途徑籌集集體經濟發展資金,正確處理成員分紅和集體經濟發展的關系,堅持發展優先,為鄉村全面振興奠定堅實的物質基礎。
銅川市政協:
釋放產業活力 聚力人才發展
針對當前我省鄉村振興中存在的產業基礎相對薄弱、鄉村人才仍顯匱乏、鄉村治理有待加強等問題,銅川市政協建議,深化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實施精品農業、優勢品牌戰略,以專業合作社為依托,整合農村各類資源,推進農村一二三產融合發展;采取招錄、調劑或聘用等方式,真正為農村引進充實一批“懂農業、愛農村、愛農民”的鄉村實用人才、技能人才和經營管理人才;完善以基層黨組織為領導、多元主體共同參與的鄉村治理體系,健全村級議事決策、民主管理、村務公開、鄉村小微權力監督制約等制度機制,形成各方共同參與鄉村治理的合力。
省工商聯:
完善“三大機制” 助推鄉村振興
為推動我省鄉村振興取得更大進展,省工商聯建議,要持續完善鄉村振興的領導責任機制,進一步明確市縣黨政領導班子和領導干部推進鄉村振興的責任,通過定期分步督查和工作實績考核,推動建立層層抓落實的責任體系;要健全鄉村振興投入保障機制,將金融資源配置到鄉村振興關鍵領域和薄弱環節,撬動更多社會資本投入鄉村建設的經營性、準經營性項目,推動形成財政優先保障、金融重點傾斜、社會資本積極參與的多元化投入格局;要建立農資產品信息互通共享機制,開發建立全省統一的農資銷售管理平臺,對重要農用物資進行全面統計、動態監測和分析研判,及時向企業、農戶提供各類市場需求信息,形成供需互促的良性循環。
各界導報記者 滿淑涵/文
編輯: 意楊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