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記者 李榮
今年省政府報告指出,我省將深入推進黃河流域“清廢行動”以及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加大黃河干支流治理力度,加快黃河流域城鎮污水處理廠提標改造。建立健全黃河流域重點生態功能區綜合補償機制試點,努力推進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
黃河流域涵蓋了我省8個市區,分布著我省78%的人口、85%以上的工業和80%以上的污染排放源,在陜西占據著重要的地理位置。
2019年,生態環境部開展入河排污口排查試點,沒有將陜西納入試點范圍。陜西結合當前黃河生態流域保護實際,于2019年主動開展排污口排查摸底工作,2020年又參照國家試點標準,啟動黃河流域(干支流污染源)排查,保護工作走在了全國前列。
黃河流域生態保護一直是省政協歷年來高度重視的問題。2021年,省政協把入黃排污口整改提升列為調研視察工作計劃。同年7月6日至14日,省政協人口資源環境委員會組織委員、專家、相關部門成立專題調研組,沿黃河府谷入陜口至渭南潼關出陜口,到榆林、延安、韓城、渭南4市9縣開展民主監督調研,重點查看了雨污混合排口、工業和污水集中處理設施排口、生活污水和農業生產污染排口等20多個重點排污口。
通過深入實地察看、省市縣三級政協委員座談討論、聽取各方意見建議等方式,調研組掌握了陜西入黃排污口存在的問題。
省政協人口資源環境委員會指出,歷經多年保護和治理,我省沿黃流域水生態環境質量不斷改善,但整體性保護力度不夠,污染物排放量大,水生態形勢依然嚴峻。
在省政協十二屆五次會議上,一份凝聚著委員和專家調研心血與智慧的集體提案提交到了大會提案組,繼續為黃河流域陜西段的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建言獻策。
省政協人口資源環境委員會在提案中指出,目前,我省黃河流域水環境治理任務艱巨,大部分城鎮基礎設施陳舊老化、污水收治不匹配等問題突出,農業面源污染治理難度增大;監測監控能力相對薄弱,煤礦混合污水排口、生產廢水排口、企業生活污水排口等監管不到位。沿黃排污口類型較多、規模不等,排入水體功能區分不一樣,整治工作缺乏統一規范的指導性文件。已完成整治的排污口,長效監管機制不規范不健全,多數采取臨時措施整改,沒有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此外,黃河流域沿線城鎮基礎設施建設覆蓋率低,各市縣都不同程度存在污水收集管網未做到全部覆蓋,部分鄉鎮仍沒有建設污水處理設施,生活污水直排入河;農村地區污水處理能力弱,部分居民聚集區缺少水處理設施,少數存在污水直排情況。
省政協人口資源環境委員會在提案中建議,要統籌協調區域聯控聯管,組織上下游、左右岸聯合對跨界河流開展聯合監測、聯合執法、聯合監管并實現信息共享、標準統一、法規一致。加快制定我省《入河排污口管理技術導則》,逐步建立入河排污口日常監督監測技術規范,規范入河排污口審批監管,推動城鄉污水管網配套、污水處理設施提標改造、農業面源治理,做好產業布局優化和調整。加大監督檢查力度,對全省黃河流域4663個入河排污口實施備案,摸清底數,完善基礎信息,建立規范化管理臺賬,所有排污口實施備案管理。加大執法力度,對存在問題的市縣鎮村和企業進行曝光,提高警示和威懾力。
在加大黃河流域再生水利用率上,省政協人口資源環境委員會建議,加大污水再生利用的政策研究,做好科技攻關和推廣應用,變污水為資源;積極創建再生水利用示范城市,緩解水資源開發利用過度、地下水開采過量等問題,對利用市政中水的企業給予一定的政策支持;加強宣傳,讓節約水資源深入人心,形成全社會參與的良好氛圍。
編輯: 張潔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