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記者 李榮
2021年7月,《關于進一步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的意見》發布,不僅為全國中小學生送上了一份特別的開學禮,也引起了社會各界廣泛關注。
住陜全國政協委員、西安財經大學校長方明說,“雙減”政策體現了國家對教育改革的決心,對減輕義務教育階段中小學生負擔,避免短視化、功利化現象,實現課內提質、課外減負,緩解日益嚴重的教育焦慮、教育內卷,促進基礎教育從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轉變具有重要意義。
2021年秋季開學季,隨著“雙減”政策實施,各地黨委、政府高度重視,積極安排部署,大力推進“雙減”工作落地落實,取得了實質性成效。
方明注意到,我省在大力推進“雙減”工作中,還存在對學校和學生評價標準單一,“以分數論英雄”“高升學率”等固定思維依然存在,中小學生壓力依然較大;教師教學理念相對陳舊,課后延時服務針對性不強,學校課后服務資源供給不足,社會專業教育資源未能有效利用,客觀上造成供給與需求錯位;社會、家庭、學校三位一體落實“雙減”不夠,尚沒有形成通力合作、共同落實的理念。
方明建議,應進一步制定完善科學的教育教學評價體系和中高考政策,改革對學校、教師和學生的評價方式,深入系統地推進“雙減”背景下中考分流和高考政策的改革與完善,從根本上為學校辦學提供正確導向,切實緩解家長焦慮情緒。
同時,結合“雙減”,應完善教師發展培訓體系,轉變教師觀念意識、拓展豐富課程內容、提高課程實施水平,促進區域間、校際間教育公平,實施優質教育資源共享,讓學生在學校學足學好,將教師參加課后服務和落實“雙減”工作成效納入教師考核、評先評優體系中。
如何進一步促進多元化課后服務模式創新,豐富課后服務內容?方明表示,探索建立“雙減”與課后服務協調聯動、有機匹配機制,做到既減負、減壓,又增質、增效;出臺課后服務資質標準及費用標準等配套政策,建立學校課后服務資源儲備機制,豐富學生課后服務資源及形式。
“在‘雙減’過程中,家庭教育也必不可少。”方明表示,應構建全方位合作工作機制,形成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良性互動、有效結合,統籌學校、社會、家庭力量,形成三位一體育人格局,共同落實“雙減”政策。
編輯: 孫璐瑩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