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陜西省雜交油菜研究中心,油菜分子設計育種實驗室科研人員在進行育種材料的檢測(資料照片)。記者 張梅攝
秦創原創新驅動平臺建設取得明顯成效,總窗口完成科技成果轉化并注冊公司不少于200個。
全社會研發經費投入增長8%左右,新建20個省級研發平臺、30個創新創業載體,技術合同成交額達到2500億元。
評價入庫科技型中小企業1.3萬家,新增高新技術企業1500家、瞪羚企業200家。
這是2022年我省科技創新工作的具體目標。2022年,我省將加力加速推進秦創原創新驅動平臺建設,不斷提升科技創新支撐引領作用。
加強基礎科學研究
聚力關鍵核心技術攻關
基礎科學研究是科技創新的源頭。2022年,陜西將持之以恒加強基礎科學研究。
在培育國家戰略科技力量方面,我省將加快國家重點實驗室、技術創新中心、國家高新區等創建工作,支持空天動力陜西實驗室全面運行并爭創國家實驗室,加快培育二氧化碳捕集利用與封存等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在優化實驗室體系方面,我省繼續貫徹落實國家基礎研究十年規劃,構建完善以陜西實驗室為核心、國家和省級重點實驗室為支撐的實驗室體系。
基礎科學研究投入大、產出慢,資金問題一直是困擾研究的重要問題。2022年,我省將繼續完善基礎科學研究支持體系,加大基礎研究投入,實施企業聯合基金,引導全社會支持基礎研究;建立自由探索和目標導向、需求牽引相結合的選題機制,聚焦基礎科學問題、前沿科學和原創性引領性技術,實施省自然科學基礎研究計劃項目,促進基礎研究與應用研究融通發展。
關鍵核心技術是高質量發展的“密碼”,對中國經濟社會發展和國家安全具有重要戰略意義。2022年,陜西將聚力開展關鍵核心技術攻關與應用——
實施產業共性技術和關鍵核心技術攻關,新建5個共性技術研發平臺、實施“兩鏈”融合重點專項、實施重點產業鏈項目、加強關鍵數字技術研發與應用;實施種業自主創新工程,圍繞種子和耕地加強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努力攻克小麥、玉米、奶牛等農業種源等關鍵核心難題;實施碳達峰碳中和科技行動,培育建設一批節能降碳和新能源技術產品研發科技創新平臺,加強低碳零碳負碳技術研發與應用示范,構建完善綠色技術創新體系。
掌握關鍵核心技術絕非朝夕之事,要切實減輕科研人員不合理負擔,以“十年磨一劍”精神在關鍵核心領域實現重大突破。2022年,我省將持續深化科技體制機制改革,賦予科研單位更大自主權,賦予科研人員更大技術路線決定權、更大經費支配權、更大資源調度權。
加快科技成果轉化
推進區域創新協調發展
隨著秦創原創新驅動平臺建設加快,科技成果轉化、科技企業孵化的速度和效率不斷提升。
2022年,陜西將不斷加快科技成果轉化。聚焦中試放大、技術熟化和產業化,省科技廳依托鏈主企業或龍頭骨干企業將布局建設10個左右科技成果轉化中試基地。同時,我省還將通過舉辦科技成果轉化項目路演活動,加快技術經理人隊伍建設,推進高標準技術交易市場體系建設等措施,打通科技成果從實驗室走向市場的“最后一公里”。
圍繞科技企業孵化,我省將實施科技型企業創新發展倍增計劃,構建“眾創空間+孵化器+加速器+產業園”孵化服務體系,完善“科技型中小企業—高新技術企業(瞪羚企業)—上市企業(獨角獸企業)”梯度培育鏈條。
企業是創新的主體。我省將引導各類創新資源向企業聚集,鼓勵企業家參與涉企科技政策制定,支持領軍企業牽頭承擔重大科技項目、組建體系化任務型創新聯合體、建設全產業鏈創新平臺;支持企業聯合高校、科研院所共建20個“四主體一聯合”新型研發平臺;修訂科技創新券管理辦法,加大支持和兌現力度,進一步推動省級以上研發平臺向中小企業提供研發服務。
區域創新體系是國家創新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和重要基礎。2022年,我省將持續推進區域創新協調發展。
在促進高新區高質量發展方面,我省將加強省市聯動一體化推進,指導高新區做大做強特色主導產業,培育創新型產業集群,不斷將高新區建設為創新驅動發展示范區、新興產業集聚區、轉型升級引領區和高質量發展先行區,為陜西高質量發展提供強大的“高新力量”。
在提升市縣科技創新能力方面,我省將制定培育縣域主導產業清單,建設縣域科技創新試驗示范站、藥用植物科技示范基地等,帶動縣域創新能力提升。
與此同時,我省將不斷推動科技資源開放共享,加強科技資源統籌中心體系建設,完善服務模式,加快科技創新資源輻射轉化;加強大型科學儀器開放共享平臺、科技文獻平臺、科技報告系統、科學數據中心等建設。
強化民生科技創新
全方位培養引進科技人才
科技改善民生,創新引領發展。2022年,我省將繼續強化民生科技創新。
科技助力鄉村振興。我省將實施鄉村振興科技支撐行動,加強乳制品、茶葉、蘋果、設施農業等技術研究與示范;培育建設省級農高區,農業科技園區,星創天地,科技示范鎮、村等;優化省級產業技術服務團選派服務模式,推進26個重點幫扶縣科技特派員全覆蓋。
科技保障人民生命健康。我省將實施疫情防控應急專項,開展生物技術和重大傳染性疾病防控關鍵技術攻關;加強重大疾病、常見病、多發病診療和醫工融合、醫療設備、創新藥物等研究,支撐健康陜西建設;開展中藥材良種選育、作用機理研究、大健康產品等技術攻關,推動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
科技創新推進社會事業發展。我省將支持開展防災減災、食品安全、公共安全、禁毒戒毒、應急救援、政法科技等方面的技術攻關,支撐平安陜西建設;開展新型建筑材料、新型城市建設、傳統建筑修繕、地熱能綜合利用等方面的關鍵技術研究,支撐新型城鎮化建設;加強文物保護與修復等方面的技術攻關;建設省級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
人才是科技創新的根本。2022年,我省將全方位培養引進科技人才。我省將深化創新人才推進計劃,優化領軍人才發現機制和項目團隊遴選機制,發揮高校、科研院所、科技領軍企業、重大科技創新平臺等作用,加速集聚、重點支持領軍人才和創新團隊,加大對青年科技人才的培養支持力度,支持校企“雙導師制”聯合培養科技人才。我省還將不斷完善人才引進機制,實施秦創原引進高層次創新創業人才項目和高端外國專家引進計劃,推動建立引智基地聯盟、海外人才創投基金,實施引才引智科技創新券,支持引進和離岸遠程合作高端外國專家。
與此同時,我省將不斷加大科技合作交流力度,積極參與國家東西部科技合作專項行動,深化蘇陜科技協作交流,支持我省重點產業鏈創新主體建立央地或省際聯合科技創新機構,實施科技創新合作項目;積極參與國家“一帶一路”行動計劃,主動承接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國際科技創新合作重點專項,強化國際科技合作基地建設評估,組織實施國際科技合作項目,加強與重點國家和地區的合作交流。(記者張梅 通訊員 徐貞喜)
編輯: 陳戍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