滿園春芽吐新綠,又是春茶飄香時。隨著大地回暖,我省陜南區春茶陸續開采上市,“茶顏悅色”也為百姓的美好生活增添了一縷馥郁芬芳。
開門七件事,柴米油鹽醬醋茶。據中國茶葉流通協會數據顯示,截止2020年我國茶葉消費群體已經達到4.9億,農業產值已突破2500億元,內銷額接近3000億元。
與此同時,業內調查也顯示傳統原葉茶消費人群具有中老齡化特征,這意味著,面向年輕群體的茶葉消費市場充滿著廣闊的前景。近日,省政協委員房曉飛、紀曉明、閔生華圍繞如何讓陜茶俘獲年輕人“芳心”建言獻策。
生活因陜茶而更健康美好
“你愛我,我愛你,蜜雪冰城甜蜜……”去年,國內某知名茶飲連鎖店憑借首一首簡單的“洗腦神曲”火出了圈。在其爆紅的背后,也折射出了都市快節奏生活下,如今年輕人對新式茶飲的熱衷心態。
喜茶、奈雪的茶、茶話弄……近期,記者走訪發現,在西安市各大景區、商圈、社區、學校等附近的一些門店,都能發現年輕消費者在網紅茶飲店排隊購買或拍照打卡的身影,“有事沒事一杯奶茶”,似乎成為了年輕人的時尚標配。
據奈雪聯合CBNData發布的《2020新式茶飲白皮書》數據顯示,2020年,新式茶飲消費者規模突破3.4億人。而90后與00后成為新式茶飲的主流消費人群,占比近七成。
面對新式茶飲“年輕化”現象,省政協委員、民建咸陽市委會主委房曉飛坦言:“我身邊很多年輕同事喜歡喝奶茶,但市面上的新式茶飲品質飲良莠不齊,還有品牌為了吸引年輕消費者,不惜采用對身體有害的化學添加劑,令人擔憂。”
“從茶葉的種植、生產到茶飲的制作、銷售,每一個環節都不能馬虎。”房曉飛建議,相關部門應加大對新式茶飲的監管力度,讓消費者喝上更健康、放心的新式茶飲。此外,他還建議通過對陜茶的多元化應用來獲取年輕消費者的青睞。
“除了便利的新式茶飲,可以嘗試將特色食材與茶葉融合,制作成各類陜茶創新美食。還可以利用茶葉抗氧化、抗菌等功效成分,研發茶面膜、茶口紅、茶牙膏等產品,要讓年輕人的生活因陜茶而更健康美好。” 房曉飛建議。
消費者期待味美價廉的陜茶
“好茶的價格昂貴,便宜的茶味道不好難以入口。”記者在走訪西安市多家茶城時發現,很多消費者反映繁多的茶葉品種讓人眼花繚亂,對茶葉的品質也難辨好壞,由于缺乏統一的價格標準,“動不動就成百、上千、上萬,許多不良商家坑你沒商量。”
據業內人士表示,茶葉的價格一般是根據茶原料產地、采摘標準、加工工藝等不同因素決定。但有一些無良商家以次充好將陳茶當新茶賣,有的茶商甚至通過惡意炒作,將茶葉賣出離譜的天價,使消費者蒙受無妄損失。
“如果能有一款味美價廉又時尚健康的陜茶產品就好了。”年輕受訪者常向記者表示。“隨著茶葉種植、生產加工技術的不斷提升,消費者的這個心愿是可以滿足的。”省政協委員、中國茶葉流通協會副會長紀曉明滿懷信心地表示。
近日,記者從省農業農村廳獲悉,我省今年茶園面積將穩定在300萬畝左右,茶葉總產量達到12萬噸,基本形成了以綠茶為主,茯茶、紅茶等多種類發展的格局。據業內人士分析,我省茶園面積已位列全國前十。
據紀曉明調研了解,我省茶產業多依賴于傳統手工制作模式,生產加工周期長、品質標準難統一、人工成本增加等因素導致價格不具備競爭優勢。為此,他建議我省加大茶產業科技研發投入力度,助力陜茶實現“味美價廉”。
“年輕消費者是陜茶的‘活水’,如何調動他們的味蕾,是擺在我省茶企面前的一道重要課題。” 紀曉明建議,除了創新改良產品,還應注重“線上+線下”、“體驗+社交”等新型營銷模式,以迎合年輕人的時尚前衛的消費習慣。
把陜茶打造成生態富民產業
“陜西還出產茶葉,那不是浙江、福建的特產嗎?”“給外地的朋友送伴手禮的時候,偶爾會挑選本地的茯茶品牌”“說實話,作為一個地道的陜西人,我并不了解陜茶”……在接受訪問的年輕人中,大部分表示:“不知其美”。
“這很正常。”省政協常委、民進陜西省委會專職副主委閔生華說,2019年民進省委會組織了關于全省茶產業發展的專題調研,當他在調研中了解到漢陽陵出土了迄今為止世界最古老的茶葉時,才深入接觸到陜茶文化的悠久歷史。
據閔生華介紹,陜茶始于商周,興于秦漢,盛于唐宋,繁榮于明清,歷史上陜西是茶葉生產、茶文化、茶貿易的高地或中心。陜茶還曾是貢茶和官茶,隨“絲綢之路”將茶葉遠銷羅馬等地。
青山綠水出好茶,良好的生態條件決定了陜茶優異的品質。閔生華表示,陜西茶葉主產區位于陜南的漢中、安康、商洛三市21個縣,北屏秦嶺,南倚巴山,茶區境內生態條件良好,茶葉中富含多種人體所需的營養元素。
“我省茶產業發展已經進入歷史拐點,從注重發展速度向提質增效、可持續健康發展的轉變。”閔生華認為,陜西茶產業的高質量發展離不開茶文化,唯有浸潤和注入了文化的茶產業,才會有旺盛的生命力。
為此,閔生華建議,應加強陜茶與文化、旅游的融合發展,通過大故事、大品牌、大產業實現茶產品與茶文化的集約化和一體化經營,用文化拓展茶產業鏈條和增值渠道,推動一二三產深度融合,提升陜茶知名度和競爭力。
“陜南秦巴山區曾是我省打贏脫貧攻堅戰的主戰場,茶產業的發展對帶動青年返鄉創業、增收致富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閔生華建議,我省應把陜茶打造成生態富民產業,為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注入強勁動力。(記者 趙婧)
編輯: 陳戍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