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商洛市政協五屆一次會議上,來自農工黨商洛市委會的市政協委員用實際行動踐行“矢志不渝跟黨走、攜手奮進新時代”主題教育精神,緊緊圍繞中心工作,聚焦“一都四區”建設,匯聚群眾關心的痛點、難點和堵點問題,為商洛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積極建言獻策。
3月28日,商洛市政協五屆一次會議閉幕
李曼委員:
師資隊伍建設
要發揮校長關鍵作用
“提高教育質量的關鍵在于師資隊伍建設,校長是教師中的教師、是關鍵中的關鍵。”商洛市政協委員、農工黨市監督委員會副主任李曼說,任命一名好校長能帶出一所好學校,任命一批好校長就能帶動一方教育發展,在推進全市教育高質量發展過程中,應從加強校長隊伍建設抓起。
李曼建議,教育行政部門應出臺校長任職條件標準,實行校長任職資格制度,優化校長隊伍,把好校長任職第一關。
“校長的產生應由任命制向競聘制轉變,建議實行校長競爭上崗制,鼓勵符合任職資格條件的各地人才參加崗位競爭,賦予校長重新組織學校管理團隊的權力,保障學校管理順暢。”李曼還建議,建立常態化培訓機制,提供多渠道、多形式、多崗位培訓,儲備專業人才梯隊,培育引導校長后備隊伍專業化成長。實行校長職級管理制,設置校長專項津貼,拓寬校長提拔重用渠道,建立完善科學合理的學校管理工作評價體系,盤活校長管理機制。開設校長交流平臺,建立和完善市級知名校長、骨干校長培養機制和培養體系,系統化搭建校長成長平臺,多措并舉造就一支政治過硬、品德高尚、業務精湛、治校有方的校長隊伍,讓校長真正成為新時代商洛教育發展改革的排頭兵和生力軍,使其在崗位上有幸福感、在事業上有成就感、在社會上有榮譽感。
寇立亞委員:
實施“綠色”招商
助推“一都四區”建設
“商洛具有優越的氣候條件、優良的生態環境、優質的綠色產品、豐富的旅游資源、厚重的歷史文化和便捷的區位交通,形成了全市發展康養產業的獨特優勢和產業基礎。”商洛市政協委員、農工黨市委會副主委兼秘書長寇立亞建議,把商洛綠水青山“好顏值”,轉化為經濟發展“好價值”,助推“一都四區”建設。
為立足優勢策項目,厚植“綠色”優勢,寇立亞建議,要緊扣商洛打造“康養之都”目標定位,深度挖掘秦嶺腹地自然資源,堅持“康養+”理念,策劃包裝一批健康文旅、健康體育、健康醫藥和健康食品等全鏈條產業項目,擦亮“中國氣候康養之都”金字招牌。要緊盯重點招商區域,開展小分隊招商、叩門招商、鄉情招商,引進產業鏈關鍵環節、核心企業,搭建康養產業技術交流平臺,推進康養產業鏈主企業與健康機構深度合作。
寇立亞還建議,建立政銀企月對接工作機制、商業銀行支持地方經濟績效與政府性資金存儲銜接等制度,提升銀企對接便捷性、精準度和成功率。建立市長與企業家早餐會、重大招商項目市縣領導包抓、重點康養項目行政審批手續行業主管局長協辦等機制,推行“承諾開工”制度,及時協調解決企業困難,助推重大康養項目快速落地建設。依托22℃商洛品牌,推出康養之都系列宣傳活動,營造康養之都建設的良好氛圍。
劉建紅委員:
多措并舉提升社會治理成效
近年來,商洛市圍繞打造“市域社會治理創新區”目標,以“人盯人”+基層社會治理為抓手,以群眾和社會需求為導向,采取多項舉措,切實解決基層治理源頭性問題。
商洛市政協委員、農工黨商州總支副主委劉建紅說,商洛作為經濟欠發達市,基層基礎薄弱,農業人口多,缺人才、缺資金、缺場所等問題突出,在提高基層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方面存在諸多困難。
劉建紅建議,要將共建共享共治作為新時期多元化社會治理工作的基本原則,選賢任能,提升村民自治參與度和組織度,成立領導機構和工作專班,以黨建引領推進法治建設。要通過“平臺+APP+微信群”的方式,搭建區、鎮、村、組、片五級工作網格,加強網格員專業化建設,明確社區管理服務目標,深入構建基層社會管理體系。運用大數據、云平臺等信息技術,加強人口信息采集工作,健全人口基礎信息數據庫動態管理,全面提高社會治理智能化水平。要進一步深化鄉鎮集中支付制度改革,編制城鄉社區服務體系建設規劃,將綜合服務設施建設納入長遠規劃,優化以社區黨群服務中心為基本陣地的城鄉社區綜合服務設施布局,推動創建和諧社區,建立基層治理群眾滿意度調查統計。
藍艦委員:
強化交通管制
凈化校園周邊安全環境
“中心城區中小學生上學、放學適逢機關上下班高峰期,給本就擁堵的學校門前又加上一道‘塞子’。”商洛市政協委員、農工黨市委會經濟專委會主委藍艦走訪發現,接送學生車輛在學校門前長時間隨意停車是加劇交通擁堵的主要原因之一。學校沒有專用停車場,加上接送時間集中、停車占用時間長,車輛流轉不開,一旦遇上早晚高峰期,極易造成交通擁堵。
藍艦建議,強化交通管制,完善中小學校周邊道路交通標志牌,劃定臨時停車區域,擴大中小學校門口禁停區范圍,從嚴治理學校路段車輛違法行為。加大處罰力度,加強對學校附近路段的巡查,治理校門前攤販亂擺亂賣現象,定期組織執法人員開展中心城區校園周邊文具、小食品、危險兒童玩具專項整治行動,進一步凈化校園周邊環境。
藍艦還建議,提倡學生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合理設置學生上學、離校的安全通道,減輕交通壓力。中心城區公交線路投放、站點設置應兼顧中小學校,方便學生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引導學生家長減少開車接送孩子,把培養學生的自立自理能力作為家庭教育內容,讓學生樹立自主上學的觀念。
各界導報實習記者 寇靜 記者 王斌
編輯: 穆小蕊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