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實習記者 馬少培 記者 趙婧
提起帕金森病,人們的第一反應是“手抖”。有公開數據顯示,中國65歲以上的老年人帕金森患病率為1.7%,據此推算,中國的帕金森病人數量或超300萬。為普及帕金森病相關知識,記者近日采訪了省政協委員、省人民醫院神經腦科病院常務副院長呂樺。
記者:如何更早發現帕金森病?有哪些辦法可以自測?
呂樺:帕金森病早期會出現如下癥狀:
1.嗅覺減退、便秘。
2.無端出現情緒低落、煩躁、睡眠障礙等癥狀。
3.運動遲緩、肢體僵硬。如系扣子、系鞋帶手不靈活,字越寫越小,走路時胳膊不會隨著邁步有節律地擺動,小碎步不由自主向前沖等。
4.震顫。通常是從某一側上肢遠端開始,以拇指、食指及中指為主,其表現為手指像在搓丸子或者是數鈔票似的運動,然后逐漸地擴展到同側下肢和對側肢體。
5.面部僵硬、表情少,很少眨眼,雙眼轉動減少等。
在日常生活中,可以通過“一寫(寫字)二拿(拿小東西)三系帶(系鞋帶或紐扣)”、反復進行拇指和食指對合、手掌握拳和張開、坐下起立轉身步行等進行簡單篩查。
記者:為什么會患上帕金森病?如何做好預防管理?
呂樺:帕金森病發病是多因素的,目前認為是遺傳、環境和年齡老化共同作用的結果。臨床研究發現,攜帶某些基因會導致帕金森病發病的高風險。有些環境因素(例如重金屬、殺蟲劑等)會讓該病更容易發生,提醒公眾在職業和環境接觸中,盡量避免或減少接觸有害因素。
對于預防帕金森病,近年來的研究發現了一些具有保護性的因素,例如體育鍛煉等。太極、瑜伽、探戈等鍛煉方式也被證實可以延緩帕金森病患者的病情。因此,健康的生活方式和體育鍛煉是普適的健康法則,帕金森病也不例外。
帕金森病是一種慢性、非致死性疾病,多數患者的病程都在十年以上,需要終身治療。隨著癥狀逐漸加重,很多癥狀會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因此提倡早期治療和全程管理,以持續改善患者生活質量。
目前,不斷有新的治療帕金森病的藥物上市,康復治療的方法也在不斷挖掘,像重復經顱磁刺激、經顱直流電刺激都是最新非侵入性神經調控技術,具有無創、安全性好、可操作性強、不良反應少等優點,對帕金森病患者的運動功能、情緒、記憶、日常生活能力等均有改善作用。
記者:帕金森病患者日常飲食起居有哪些注意事項?
呂樺:飲食上應注重多樣化和營養均衡,多吃新鮮蔬菜和富含膳食纖維食物,蛋白質攝入過多會影響左旋多巴的吸收利用,要適量進食,可適當進食脂肪類食物、碳水化合物。奶制品不能和藥物同服,錯開1—2個小時吃比較好。
此外,要定時、定量吃藥,所有藥量的增減都應與醫生商討之后再決定。特別是家人要給患者足夠的愛心和耐心,平時注意觀察患者日常生活的動作和情緒,督促幫助患者遵醫囑服藥、定期復診,并正確反饋給醫生。
呂樺提醒廣大患者,目前,國際國內尚沒有治愈帕金森病的方法,患者千萬不要被一些小廣告誤導,貿然用偏方、保健品,既耽誤病情,又浪費金錢。
編輯: 張潔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