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財政部、稅務總局、科技部發布《關于進一步提高科技型中小企業研發費用稅前加計扣除比例的公告》指出,科技型中小企業開展研發活動中實際發生的研發費用,未形成無形資產計入當期損益的,在按規定據實扣除的基礎上,自2022年1月1日起,再按照實際發生額的100%在稅前加計扣除;形成無形資產的,自2022年1月1日起,按照無形資產成本的200%在稅前攤銷。
“提高研發費用加計扣除比例,意味著企業在計算應納稅所得額時稅前扣除增多了,稅基變小了,相應的應納稅額就少了。這項稅收優惠政策不僅減輕了納稅人的稅負,進一步降低企業研發投入成本,還有利于激勵企業加大研發投入,為創新發展增添動力。”住陜全國政協委員、西安交通大學經濟與金融學院教授李香菊說,科技型中小企業中不乏“專精特新”的“黑馬”和“潛力股”,此次研發費用加計扣除政策擴面,體現了國家在鼓勵和引導科技型中小企業創新發展上的財稅政策精準施策。
李香菊算了一筆賬:假如科技型中小企業符合條件的研發費用投入為100萬元,如按之前75%比例加計扣除,可在稅前實際扣除175萬元;比例提至100%后,可在稅前實際扣除200萬元,加計扣除額提高了25萬元。按照科技型中小企業適用25%企業所得稅率來算,企業相較之前可少納稅25×25%=6.25萬元。
相較大企業而言,中小企業市場規模小、利潤少,研發創新較難,抗風險能力弱,加之疫情沖擊,融資難、融資貴、稅負重等痼疾愈加凸顯,資金壓力、生存壓力陡增。
“科技創新風險大,不確定因素多,科技型中小企業是創新活動的承載主體,它們產業分布廣、創新潛力大,是當前穩鏈強鏈的重要力量和高學歷人才就業吸納的關鍵引擎。”李香菊說,更大力度的稅收激勵政策能在一定程度上幫助科技型中小企業減輕經營負擔,增強創新底氣,有效紓困解難。
如何打出助企惠企政策“組合拳”,助力科技型中小企業“輕裝”前行?李香菊建議,當前還需做好方便企業網上納稅資料提交及鑒定辦理服務工作,實現“企業少跑腿,數據多跑路”,切實為企業減輕負擔,讓減稅政策紅利充分釋放。(記者 滿淑涵)
編輯: 穆小蕊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