莽莽云霧,巍巍高峰。作為我國地理南北分界山脈,秦嶺左挽黃河,右牽長江,占據著中國地理、生態、人文的“C位”。秦嶺的主體在陜西,東連豫鄂,西接甘隴,南望巴蜀,北瞰關中,蜿蜒于西安、寶雞、渭南、漢中、安康、商洛6市。
據悉,我省涉大秦嶺地區主要包括狹義上的秦嶺和大巴山兩部分,水資源總量約333.51億立方米,約占全省水資源總量的79%,年均降水量約820毫米,是陜西省最主要的水源涵養區。其中,秦嶺北麓31.1億立方米,是渭河的主要補給水源地,也是關中城市群用水的重要來源,主要河流有石頭河、黑河、灃河、灞河等;秦嶺南麓和大巴山地區302.41億立方米,是嘉陵江、漢江和丹江的源頭區,也是南水北調中線工程的重要水源涵養區。大秦嶺地區水資源對陜西省經濟社會發展至關重要。
為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落實落細習近平總書記來陜考察重要講話重要指示和關于秦嶺生態環境保護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保護好大秦嶺“中央水塔”,近年來,我省積極履職盡責,做好頂層設計、加強水資源保護、開展水土保持治理、實施重大水利工程建設、謀劃大秦嶺引調水工程等,秦嶺生態環境及水資源保護工作取得明顯成效。
第十四次黨代會報告提到,目前,秦嶺違建別墅徹底整治,秦嶺生態環境保護《條例》、《總體規劃》完成修訂、編制并實施,“五亂問題整治成效明顯,438座小水電站整治全面完成,核心保護區、重點保護區169個礦業權全部退出,秦嶺國家公園創建獲批,大熊貓國家公園陜西片區設立。
據了解,《條例》突出保護優先原則,明確了各級政府及部門的監管責任,嚴格約束開發行為,筑牢秦嶺這一國家重要生態安全屏障。創建秦嶺國家公園,對維護我國南北分界線自然生態系統平衡,保護中央水塔,筑牢我國地理中央生態安全屏障具有重要意義。按照創建要求,我省正加緊推進6項重點工作,分別從“科學確定邊界范圍和分區”“有序調處矛盾沖突”“提出管理機構設置方案”“加強生態保護修復”“推動社區轉型發展”和“加強宣傳凝聚社會共識”方面展開。
即將召開的六省一市政協環秦嶺地區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協商研討會議將持續深入學習貫徹落實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和習近平總書記關于秦嶺生態環境保護的重要講話重要指示批示,貫徹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在全國政協指導下,六省一市政協加強聯動,發揮人民政協專門協商機構重要作用,從政協角度選取需要加強跨區域合作的議題,積極開展協商議政活動,充分匯聚智慧、凝聚共識,形成有價值的意見建議供有關地區和部門參閱,共同助力秦嶺地區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記者 趙婧整理)
編輯: 陳戍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