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到了,我想要一個風扇。”在西安市臨潼區斜口街道驪山新家園社區的樹狀心愿墻上,一片“葉子”上寫著這樣一句話,旁邊還畫著“笑臉”。
“‘笑臉’代表著心愿已經實現。”驪山新家園社區黨支部副書記高敬介紹,開展機關黨組織和黨員到社區“雙報到雙評議”聯系服務群眾工作之后,驪山新家園社區通過黨員聯系群眾、入戶走訪收集群眾“微心愿”,再由在社區報到的黨組織和黨員認領,幫助群眾實現。
今年以來,西安市持續推動“民有所呼、我有所行”,進一步暢通“呼”的渠道和“行”的路徑,推動黨組織和黨員在一線發揮作用、服務群眾,不斷提升黨建引領基層治理水平。
“小區有了黨支部,群眾就有了主心骨”
“6月13日早上,我出門的時候發現樓道燈不亮,就給老郅反映情況。等下午我回來的時候,燈已經修好了。”說話的是蘆建敏,她是西安市新城區西一路街道興樂社區中心醫院家屬院的一名“樓門長”。她提到的“老郅”郅宏章,則是小區黨支部書記。
小區是居民群眾生活的家園,是城市治理的最基本單元。今年以來,西安市及時總結在疫情防控期間成立臨時黨支部的做法,在黨員人數較多的小區單獨或聯合建立黨組織,對黨員人數較少的小區和樓棟及時成立黨小組,對無黨員的小區由街道或社區選派黨建指導員,構建了“社區黨組織—小區黨組織—樓棟黨小組—黨員中心戶”的組織鏈條。截至目前,西安市小區共單獨建或聯合建黨組織4109個,新選派黨建指導員1063人,實現全市所有小區黨的組織和黨的工作全覆蓋。
郅宏章本就是小區里的“熱心人”,小區黨支部建立后,他被一致推選為黨支部書記后就更忙了,疫情防控、門房管理、環境衛生等都成了他每天巡查和叮囑的內容。他還時不時和小區的“樓門長”們“碰個頭”,詢問了解到的問題。前不久,兩排嶄新的智能充電樁在小區完成了安裝,困擾群眾已久的“飛線”充電問題得到了解決。大家紛紛感慨,小區有了黨支部,群眾就有了主心骨。
“黨員、志愿者聚攏在一起,服務力量一下子壯大了”
最近,在西安市許多小區進行核酸檢測時,社區來一兩名工作人員指導就夠了。這主要是在社區報到的黨員、志愿者發揮了作用。
6月23日晚,接到通知,西安市新城區廣場社區人民大廈小區黨支部書記許豫秦就在志愿者群里發布通知。“收到,許書記!明天我有時間,6點到場。”“我報名!”……群里的黨員、志愿者紛紛響應。根據人員情況,許豫秦進行了初步任務分工。6月24日5時多,當他到達核酸檢測地點時,許多黨員、志愿者已經到位,群眾也有序地排起了隊。
今年3月,西安市委組織部、市直機關工委印發通知,要求機關黨組織主動認領社區需求,報到黨員主動下沉小區、樓棟開展工作。截至目前,已報到的25萬名黨員、志愿者按照“平急有效結合、平急實時轉換”原則,成為基層治理中的重要補充力量。
西安市碑林區端履門社區黨委書記姚真玉告訴記者:“黨員、志愿者在社區報到后,在日常疫情防控工作中作用顯著。就拿核酸檢測來說,現場人員力量充足,秩序和速度都比以前有了很大提升,群眾也越來越配合。”
“黨員、志愿者聚攏在一起,服務力量一下子壯大了。”西安市蓮湖區北關街道自強社區黨總支書記王娜感慨。她介紹,社區里有6名老黨員,主動擔負起社區的巡邏任務。最近天氣炎熱,他們緊盯北關電動車市場,把每家店鋪的消防器材日期都細細檢查了一遍。社區還打算為黨員、志愿者培訓修理等技巧,讓他們更好地在服務群眾中發揮作用。
“各方力量下基層、入網格,從居民身邊的‘關鍵小事’做起”
“之前辦事得跑到社區,現在在小區工作站就能直接遞交資料辦理。”辦事更方便,是最近一段時間西安市未央區很多居民真實的感受。
為更好服務轄區居民,西安市未央區拆分超大社區,成立63個新社區,平均每個社區管轄戶數從3894戶下降到2654戶,社區精準化精細化服務供給能力得到全面提升。拆分后,未央區在全區建立466個小區工作站,將工作觸角延伸到群眾的家門口。
作為社區工作的“小分隊”,小區工作站是社會治理和動員服務群眾的“前沿陣地”,而報到黨員和志愿者擔任的樓棟長是其主要力量。據介紹,全區4900余名樓棟長主動亮出樓長身份、主動了解居民所需、主動回應居民呼聲,通過落實“敲門問需送關懷”行動,奔走在小區、樓棟等疫情防控一線,履行“數據員、信息員、宣傳員、服務員、調解員、監督員、安全員”職責,為社會治理的“末梢神經”高效運轉提供有力保障。小區工作站每月召開一次黨建共建聯席會議,整合各方優質資源,擴大小區的“朋友圈”,共同協商解決實際問題。
在沒有小區工作站之前,民情只能反饋到社區,但社區的工作繁雜,處理時效差。“小區工作站成立后,各方力量下基層、入網格,從居民身邊的‘關鍵小事’做起,推動群眾‘急難愁盼’及時解決,極大提升了群眾的滿意度。”辛家廟街道中海開元壹號社區黨支部書記張海燕說。(記者 劉居星)
編輯: 陳戍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