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梁易煒
“蘇大哥最近情況穩定,有什么需要,我們會及時跟您聯系。”
“這是我們給孫阿姨準備的助浴槽,一共有6層。”
2月27日,西安市蓮湖區土門街道工農社區的“小區治理合伙人”在社區黨總支的號召下,為社區重點幫扶對象送去了關懷和溫暖。
這是土門街道以“小區治理合伙人”治理模式繪出基層治理“同心圓”的生動縮影。
近年來,土門街道堅持黨建引領基層治理,通過發動社區離退休黨員、凝聚基層黨組織力量,創新打造“小區治理合伙人”治理模式,探索出一條以打造基層治理共同體激發居民參與小區治理積極性的有效路徑。
“我們發布了‘小區治理合伙人招募令’,在轄區的69個網格重點走訪了骨干黨員、離退休黨員和有專業特長的居民,從中選出了能力強、意愿強的‘合伙人’。”土門街道辦事處工作人員李兵告訴記者,“‘合伙人’的身份并不局限于轄區居民,我們還邀請了駐地機關和事業單位、小區業委會和轄區熱心公益的企業等作為‘小區治理合伙人’,條塊結合實現基層治理黨組織全覆蓋,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的戰斗堡壘作用,實現了資源共享、互惠共贏、融合發展。”
在實施“小區治理合伙人”治理模式后,土門街道始終堅持黨員帶動骨干、骨干帶動群眾的幫帶機制,形成了由社區、居民代表、社會組織和企業共同參與的治理體系。
在惠民北坊社區,為助力轄區待業青年、全職媽媽拓寬就業渠道,社區黨總支對接“小區治理合伙人”清單,主動鏈接轄區多家培訓班,開展了一系列技術賦能活動。
“離開職場好幾年了,想重新找工作,卻不知道該從哪里下手。”家住惠民北坊社區的王麗道出了很多全職媽媽的心聲,“感謝‘合伙人’幫助我們獲得一技之長,讓我們有了重新找工作的底氣。”
如今在土門街道的各個社區,“小區治理合伙人”的足跡遍布各個角落——
蓮湖區退役軍人事務局、人社局等部門“合伙人”在社區宣傳政策、答疑解惑,為創業、就業人員提供“保姆式”服務;
梧桐苑老年大學退休黨員“合伙人”聯合街道社工站、慶安幼兒園等,開展美育課堂活動,建立兒童友好型志愿服務站;
遠東東社區黨員先鋒崗“合伙人”不定期舉辦家電維修、專家義診、防范電信詐騙講座等活動;
……
“小區治理合伙人”治理模式的引入,不僅增強了社區黨組織的凝聚力,還為社區提供了更加個性化的服務,真正做到了“因地制宜、因人施策”。
“下一步,我們將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的引領作用,繼續推進‘小區治理合伙人’治理模式,讓居民在社區合伙自治,實現老有所養、壯有所用、幼有所長,共享美好家園。”李兵說。
編輯: 陳戍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