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記者 滿淑涵)記者7月12日從省民政廳獲悉,近日,省民政廳、省財政廳聯合印發通知,從扎實做好基本生活救助工作、切實加大臨時救助工作力度等7個方面提出具體要求,進一步保障好困難群眾基本生活,促進穩經濟、保民生、兜底線,助力全省社會救助事業高質量發展。
通知要求,落實必要就業成本和剛性支出扣減、分類施保、漸退幫扶、“單人保”等規定。適時啟動社會救助和保障標準與物價上漲掛鉤聯動機制,視情為受疫情影響嚴重地區的臨時生活困難群眾發放一次性臨時救助金。
通知明確,發揮“急難問題快速響應服務隊”作用,及時掌握困難群眾救助需求,跟進實施幫扶措施。充分發揮低收入人口動態監測平臺和常態化救助幫扶機制作用,加強部門間信息共享和數據比對。開展“先行救助”“分級審批”,積極推行急難發生地直接實施救助。持續推廣運用“e救助”微信公眾號,暢通社會救助服務熱線,確保困難群眾求助有門、受助及時。
在優化完善救助服務方式上,通知還要求,開展分類化、差異化救助,疫情防控期間,積極幫助臨時遇困群眾做好個人防護,妥善解決外來滯留人員用餐、住宿等問題。加強分散供養特困人員走訪探視和照料服務,鼓勵、支持、引導慈善組織、志愿者、專業社會工作者、慈善組織等社會力量積極參與社會救助,探索建立“救急難”平臺。
據了解,截至7月10日,全省各地已向80.9萬名低保對象、7.7萬名特困人員增發了一次性生活補貼,支出資金1.1億元。6月以來,實施臨時救助5.6萬人次,其中,對失業或未就業人員實施臨時救助757人次,對因疫臨時遇困外來人員實施臨時救助85人次。
編輯: 張潔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