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記者 唐冰
現場人山人海,獎品是豬牛羊。近期,貴州臺江縣臺盤鄉臺盤村的一場鄉村籃球賽因其熱烈的氛圍而迅速走紅網絡,火爆出圈,被網友親切地稱為“村BA”。
據新華社報道,比賽這幾天,球場周邊專門劃定幾十個攤位讓村民賣小吃,賽事組織方只收取幾百元的攤位衛生費,大量的人流涌進臺盤村,帶火了當地的小吃和農產品,村里有的小攤位每天能賺1萬到2萬塊錢。
“助力鄉村振興,體育大有可為。”在8月12日召開的省政協“培育體育消費新模式新業態”月度協商座談會上,多名委員、專家表示,體育文化在鄉村振興中不可缺席,既能讓村民們擁有良好的身體素質和精神面貌,也能為當地帶來實實在在的經濟效益。
延安市黃龍縣致力于發展休閑體育,推動鄉村旅游綜合體發展;小足球“踢”出漢中市留壩縣留侯鎮營盤村的致富路……近年來,我省各地積極探索建設鄉村體育旅游綜合體,培育鄉村文化、體育休閑、賽事旅游、原生態體驗聚集區等,加強體育文化與旅游業之間的融合發展,切實增加農民收入,為鄉村振興賦能。
長龍體育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吉云波認為,目前我省不少縣區已經培育一批特色賽事,像麟游夏季半程馬拉松、黃龍森林半程馬拉松等縣域品牌賽事,已成為提升城市品質和形象、打造經濟增長新動能的重要引擎。
但目前縣域賽事還普遍存在部門協作低效、賽事定位模糊、賽事拉動效應不夠、鄉村賽事缺乏、賽事價值評估缺失等問題,成為賽事可持續、品牌化發展的掣肘。
“相比健身設施、體育文化宣傳等,鄉村更缺乏賽事,城鄉居民缺乏在鄉村參加比賽的機會。”吉云波認為,在“一縣一特色”群眾賽事建設中,應加強對各縣區賽事頂層設計的指導,同時要充分發揮賽事運營、策劃、營銷公司的專業優勢,做好賽事定位策劃,借助賽事優勢拉動裝備售賣、體育培訓、住宿、餐飲、旅游、康養等服務消費。要加大鄉村賽事謀劃和投入力度,將賽事作為農村體育開展和體育助力鄉村振興的一個重要抓手,發揮賽事引流和輻射作用,讓更多人來到農村,激活鄉村“體育+”消費,帶動鄉村旅游等產業發展,進而推動農村產業優化升級,實現體育助力鄉村產業興旺。
省政協委員、榆林市高新區裕泰醫療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王淵則表示,可積極傳承推廣武術、秋千、陀螺等民族傳統體育文化和體育項目,深入開展體育交流活動,拓寬全民健身交流渠道,促進全民健身多元化發展。
會上,省體育局副局長董利介紹,今年省體育局、省文化和旅游廳、省農業農村廳、省鄉村振興局聯合印發《關于開展推薦“十四五”期間鄉村體育旅游示范村工作的通知》,“十四五”期間,每年每個縣可推薦一個村子作為體育旅游示范村,推薦的示范村將由省體育局、省文化和旅游廳、省農業農村廳、省鄉村振興局給予政策傾斜,優先將示范村的體育文旅項目列入計劃,重點給予支持。
“發展鄉村體育旅游,人才必不可少。”西安體育學院體育經濟與管理學院院長楊濤認為,應以崗位培訓為主導,專業培養相輔助,推動鄉村體育旅游從業人員成長,培養和造就一批懂經營、會管理、善策劃的職業鄉村體育旅游經理人。將有一定文化基礎和從事旅游經驗的鄉土人才,推薦到重點體育旅游企業工作,培養一批對鄉村振興和體育旅游有熱情的研發設計、賽事策劃、場館運營、體育營銷等領域的專業人才。同時,推行校鄉合作人才培養模式,強化與體育專業院校的交流合作,加快培養來自鄉村的體育旅游相關人才。
西安體育學院體育統計教研室主任李偉平建議,可鼓勵各鄉鎮、景區等結合自身特色資源和文化底蘊,創辦一批趣味性足、體驗性強、文化認同度高的群眾性賽事。同時,因地制宜,實現鄉村景點與運動項目的合理匹配,開發具有特色的鄉村體育旅游產品,促進鄉村運動休閑旅游領域增效擴容,引導農家樂、農場、農莊布局體育設施,向運動休閑旅游方向發展。
編輯: 穆小蕊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