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河是中華民族的“母親河”
黃河文化是中華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
是中華民族的根和魂
中央已將建設黃河國家文化公園
納入“十四五”規劃
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
黃河國家文化公園身為
講好“黃河故事”的直接載體
是我們延續歷史文脈
堅定文化自信關鍵所在
陜西作為黃河文化
形成和發展的核心區域
建設黃河國家文化公園
對我省具有十分重大的意義
目前,我省已編制形成
《黃河國家文化公園(陜西段)建設
保護規劃(征求意見稿)》
按規劃,預計到2025年
黃河國家文化公園(陜西段)
將基本完成建設任務
到2035年
黃河國家文化公園(陜西段)將全面建成
建成后,將有壺口瀑布文化展示園
華山文化展示園、黃帝陵文化展示園等
39處核心展示園
沿黃文化、渭河文化等
4條集中展示帶
秦嶺終南山世界地質公園
太白山國家森林公園等41處特色展示點
圍繞“推進黃河國家文化公園(陜西段)建設”議題,9月20日,省政協將召開月度協商座談會。此次月度協商座談會由省政協人口資源環境委員會承辦。屆時,參會省政協委員、專家學者、黨派團體代表將與省委、省政府有關部門、企業代表與會同志一起,共同就推進黃河國家文化公園(陜西段)建設協商建言。
為籌備好“推進黃河
國家文化公園(陜西段)建設”
月度協商座談會
省政協調研組做了哪些準備?
一起來看看
召開座談會
4月份以來,省政協人資環委員會先后組織召開兩次調研情況座談會,邀請省委宣傳部、省發改委、省生態環境廳、省文旅廳、省交通運輸廳、省文物局等相關部門負責人、部分委員、專家交流研討,征求意見建議。
深入一線開展調研
7月份,省政協黨組副書記、副主席張廣智帶領人資環委員會圍繞“推進黃河國家文化公園(陜西段)建設”議題,赴延安、榆林、渭南和韓城市開展專題調研。
征集會議交流材料
通過政協履職平臺、發函等方式,向省級相關部門、民主黨派、各市政協、科研院校及社會各界廣泛征集會議交流材料,共收到材料35篇。
經過深入細致地調研
關于“推進黃河
國家文化公園(陜西段)建設”
省政協調研組
發現了下面這些問題
一、組織機制還需健全完善
國家文化公園建設涉及領域眾多,部門聯動、共商共建的常態化機制還不夠健全。未能充分發揮部門職能優勢形成合力,延緩了黃河國家文化公園建設進度。對全面推進黃河國家文化公園建設的戰略性重大意義和深遠影響認識不夠。
二、資源保護任務依然艱巨
陜西黃河流域是黃河文化形成和發展的核心區域,現有不可移動文物39870處。遺產分布點多、線長、面廣,遺產類型復雜、多樣。省級層面尚未建立比較全面的黃河文化遺產基礎數據庫。
三、開發利用水平有待提升
優質文化項目謀劃和儲備力度不足,資源保護力度和管理能力有待提高。黃河文化內涵挖掘不夠深入,對黃河文化的感知尚在初級階段。交通設施有待完善,沿黃公路全線以二、三級公路為主,部分縣沿黃公路等級較低,制約發展。
四、生態保護問題需要重視
建設黃河國家文化公園,是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內容。公園建設涉及的重點項目基本為文化旅游、文物保護等工程,生活污水排放、施工揚塵污染、規劃外亂引水等問題值得警惕,破壞生態環境和景觀風貌等問題時有發生。
五、專業人才缺乏,經費投入不足
黃河國家文化公園建設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目前,從事黃河文化研究的高水平、高層次人才短缺,研究水平不高。經費主要依靠中央和省級預算內投資,社會資本尚未進入,投資支撐力度明顯不足。
調研組發現的問題如何解決?
下一步,該如何推進
黃河國家文化公園(陜西段)
高質量建設?
9月20日,敬請關注
省政協“推進黃河
國家文化公園(陜西段)建設”
月度協商座談會!
編輯: 張潔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