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首席記者 滿淑涵)10月13日,省統計局發布的陜西經濟社會發展成就報告指出,黨的十八大以來,陜西落實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規劃,加快新舊動能接續轉換,推動新一代信息技術、高端裝備、新能源、新能源汽車等支柱產業提質增效,抓緊布局人工智能、氫能、未來通信技術、北斗導航、生命健康等新興未來產業,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呈現出總量穩步擴大、重點領域快速增長、要素逐步集聚、創新能力不斷提升的發展態勢,發揮了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引擎作用。
戰新產業增長搶眼
黨的十八大以來,陜西戰略性新興產業總體實現平穩較快發展,對經濟的貢獻度不斷增強。2021年,全省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3312.41億元,較2013年增加1804.41億元,是2013年的2.2倍,2013-2021年均增長11.8%,年均增速高于同期GDP年均增速4.5個百分點。戰新產業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從2013年的9.4%提高到2021年的11.1%。2021年,在全省GDP增量中,戰新產業貢獻率為21.9%,拉動GDP增長1.4個百分點,成為全省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增長極。
資源稟賦差異以及優勢產業發展狀況不同,關中、陜南、陜北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差異較為明顯,各展所長。
以省會城市為核心的關中地區成為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的主要聚集地,產業發展涵蓋了戰新九大產業。2021年,關中地區規上戰新工業總產值占全省規上戰新工業總產值的比重高達79.6%,較2015年提高2.6個百分點。
陜南在推進綠色循環經濟發展中,戰新產業主要以生物產業、新材料產業、節能環保產業為主。2021年,陜南地區規上戰新工業總產值占全省規上戰新工業總產值的比重為14.1%,較2015年降低1.3個百分點。
陜北地區戰新產業不斷拓寬資源型發展路徑,主要以新能源、新材料產業、節能環保產業為主。2021年,陜北地區規上戰新工業總產值占全省規上戰新工業總產值的比重為6.1%,較2015年降低1.5個百分點。
產業結構逐步優化
在新一代信息技術、新能源、高端裝備制造等戰新工業主要產業的帶動下,2013-2021年,全省戰新工業增加值年均增速達到13.1%,高于同期工業增加值增速6.1個百分點。2021年全省工業戰新產業增加值增速15.0%,拉動全省戰新產業增長8.3個百分點。工業戰新產業成為陜西工業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動力。
隨著云計算、大數據及跨界融合加速發展,2013-2021年,全省第三產業戰新增加值年均增速達到8.6%,高于同期第三產業增加值增速0.2個百分點。2021年,全省第三產業戰新增加值較上年增長12.2%,拉動全省戰新產業增長4.7個百分點;戰新產業中第三產業實現增加值1190.98億元,占全部戰新增加值的比重為36.0%,占全省第三產業比重為8.8%,戰新產業結構逐步優化。
近年來,戰略性新興產業龍頭企業規模及實力均實現質的提升,有效發揮了對重點產業領域的帶動示范引領作用。截至2021年底,全省上市公司中有戰略性新興產業活動的超過80%。其中,排名前四且市值過千億的四戶企業均為戰新企業;排名前10位的上市企業中,有8戶為戰新企業。頭部企業規模及質量持續提升的同時,對相關戰新產業引領帶動作用進一步凸顯。
高質量發展特色突出
戰新產業整體呈現高質量發展特色。其中,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蓬勃發展。2021年,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增加值以926.20億元穩居戰新九大產業榜首,占戰新產業增加值比重為28.0%,較2013年上升11.9個百分點。
生物產業異軍突起。陜西以“出好藥、樹品牌,全力打造千億生物醫藥產業新支柱”為目標,全力推進重點項目建設,為產業發展注入新動能。2021年,全省生物產業增加值為474.46億元,在戰新九大產業中的位次由2013年的第五位躍居第二位。
新能源產業發展步入快車道。近年來,陜西加大以風電、光伏產業為代表的新能源產業投資力度,大力發展智能電網制造,高壓、超高壓及特高壓交直流輸配電設備制造,風力發電設備制造,太陽能產品和生產裝備制造。2021年,新能源產業增加值為426.62億元,增速27.2%居戰新九大產業之首。
高端裝備制造產業升級增效。隨著軍民融合產業深入推進,陜西依托航空、航天、飛機制造、數控機床、增材制造裝備等優勢產業,在骨干企業帶動下,高端裝備制造產業逐步實現轉型升級、提質增效。2021年,高端裝備制造產業增加值為392.10億元,占戰新產業增加值比重為11.8%。
數字創意產業活力提升。疫情之下在線新經濟迅速發展,線上辦公、線上消費,數字經濟和互聯網產業借勢逆流而上,VR、AR、全息顯示、高清顯示等應用范圍快速擴大,催生了一批新的經濟增長點。2021年,全省數字創意產業增加值為333.01億元,占戰新產業增加值比重為10.1%。
編輯: 張潔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