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1-16 08:28:05 來源:各界新聞網-各界導報
□ 實習記者 閆智 記者 李榮
100多所高校,1300余家科研機構,200多萬名專業技術人才,超過70位兩院院士……陜西作為科教大省,豐富的科教資源為秦創原建設提供了富集的人才資源保障。
如何充分發揮科技人才作用,助推秦創原創新驅動平臺建設?11月15日,省政協圍繞“發揮科技領軍人才作用,助推秦創原建設”召開月度協商座談會,與會政協委員、黨派代表和專家學者匯聚一堂,共同為秦創原高質量發展建言獻策。
為高質量開好這次會議,此前省政協教育科技委員會在咸陽市、西咸新區等地開展了實地調研,深入了解陜西科技領軍人才培養、引進、使用、服務管理及保障方面的舉措,并赴四川、河南進行實地考察,學習借鑒好經驗好做法。
“當下,全省正加快實施人才強省戰略,以秦創原創新驅動平臺為載體,聚焦立體聯動孵化器、成果轉化加速器、兩鏈融合促進器建設,突出‘高精尖缺’導向,發揮人才主力作用,健全科技人才發展體制機制,著力打造創新驅動總平臺和總源頭。”結合調研情況,省政協教育科技委員會主任董小龍開宗明義,介紹了現階段秦創原建設推進情況,并指出存在問題。
“目前,秦創原的建設發展存在科技成果轉化政策體系還不完善、科研人員和管理人員職稱晉升獎勵措施不夠健全、科技領軍人才作用發揮不夠明顯、為科研機構和科研人員服務的專業人員短缺等問題。”董小龍說。
“陜西是國防大省,軍工科研院所數量多、實力雄厚,擁有大批高層次科技人才。”省政協教育科技委員會副主任、陜西廣電網絡傳媒(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王立強認為,科研院所要以科技領軍人才為核心,積極策劃專業技術領域和重點裝備發展路線,在為軍隊研制“殺手锏”裝備的同時,要積累成果、收獲人才,形成“項目-成果-人才”的良性循環。
王立強建議,以秦創原為依托,充分發揮科研院所科技人才的作用,加強具有明顯軍工優勢的技術、產品和關聯產業的“軍民融合”,進一步推動軍工與地方產業一體化,形成對全省經濟發展具有帶動和輻射作用的高技術產業集群,助推秦創原建設高質量發展。
“陜西除了要構建產業群的‘硬環境’,還應下大力氣營造有利于科技創新和成果轉化的‘軟環境’。”省政協委員、蒜泥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楊少毅說,科技創新創業周期較長、風險很高,想要更多的優秀人才參與進來,需要更加廣泛、多元的宣傳引導。
楊少毅建議,由省級科技部門牽頭,舉辦科技成果轉移應用、科技成果轉化項目專項比賽,同時加大對成功案例、典型案例的宣傳;各級政府要有效利用金融手段,將科技貸款貼息、天使投資風險補償等措施廣泛實施,切實降低科技創新創業門檻。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強調,必須堅持科技是第一生產力、人才是第一資源、創新是第一動力,深入實施科教興國戰略、人才強國戰略、創新驅動發展戰略,開辟發展新領域新賽道,不斷塑造發展新動能新優勢。
“陜西人才資源富集是秦創原高質量發展的核心優勢,但優勢未得到充分發揮,究其原因,還存在科技成果轉化難、科技經紀人力量不足以支撐科技成果轉化需求等問題。”省民進秘書長屈三成說。
屈三成建議,要落實好有關秦創原的人才、科技、產業政策,引導科技產業發展方向,用政策和經費支持等措施鼓勵和推進產學研合作;大力培養科技經紀人隊伍,發揮科技經紀人高效對接人才、企業、投資者、政府部門的黏合作用,打通全鏈條各環節,解決由于科研人員對成果熟化所涉有關方面的不熟悉等有礙成果轉化的問題。
“企業在產品研發與生產方面具有明顯的優勢,但是在后期的技術更新和科研平臺建設方面不夠重視,造成技術更新較慢。”省政協委員、西安電子科技大學通信工程學院黨委書記李贊在調研中發現,目前我省科技領軍人才作用發揮不明顯,在校企合作方面還需要進一步加強。
李贊建議,發揮企業集聚科技創新和成果轉移轉化要素作用,構建“成果產出-技術轉化-企業孵化-資本運營”創新鏈完整的成果轉化產業化新模式。建立校企高層次科技領軍人才雙聘政策,鼓勵實施校企雙方聯合開展“需求導向、成果共享”的選才用才機制。推動先進企業在高校設立研發機構或平臺,提高成果產出的針對性,拓寬小試和中試渠道,有效推動科技成果落地轉化。
陜西高教資源全國領先,每年有幾十萬大學畢業生。怎么把這些優質智力資源留下來,反哺當地經濟社會發展?
俄羅斯自然科學院外籍院士,西安交通大學教授、陜西硼榮中子科技有限公司創始人王盛說,要積極發揮政府引領作用,營造創新創業的良好生態,健全完善科研人員晉升獎勵措施;積極孵化各類新興產業,找尋地區產業痛點,以產業為抓手,對產業相關人才加大扶持力度,讓人才“想要來、留得住、有作為”,實現人才助力產業發展、產業吸引優質人才的積極正向循環。
在聽取委員、專家建言后,與會職能部門同志積極回應。
“科技經紀人作為優化科技資源配置的活躍群體,是加速秦創原科技成果產業化和推動科技創新創業的重要力量。”省科技廳副廳長王軍表示,將繼續加大我省科技經紀人培養力度,不斷提升科技經紀人專業素質,加速推動科技成果轉移轉化。
“近年來,陜西出臺的人才類7條硬核政策舉措,都已納入《秦創原創新驅動平臺建設政策包》。”西咸新區黨工委委員、管委會副主任陳輝表示,要持續完善秦創原政策體系和運行機制,優化服務保障,增強科技領軍人才儲備,助力秦創原建設高質量發展。
王軍表示,下一步,省科技廳將全方位培養、引進、使用科技創新人才,加大中青年科技人才培養力度,健全科技人才發展體制機制,著力打造創新驅動總平臺和總源頭。
編輯: 穆小蕊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