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個城市的發展,都有一個關于城市版圖變革的傳奇。按照《陜西省“十四五”規劃》“支持西安與咸陽共建經濟帶”和《西安都市圈發展規劃》“西咸新區空港新城咸陽經開區組團”發展要求,空港新城與咸陽經開區積極共建臨空經濟組團。
咸陽經開區地理位置優越、陸空交通便利、發展優勢明顯,是咸陽市構建臨空經濟帶的重要區域、改革創新的重要板塊。而這,也決定了她必將承擔著光榮而艱巨的時代使命。
找準定位,在服務和融入新發展格局上“走在前”
咸陽經開區位于咸陽北塬,規劃面積24.2平方公里,距離西安咸陽國際機場僅有8公里,與西安臨空經濟示范區位置相鄰。作為咸陽臨空經濟帶的核心區和先行區,近年來咸陽經開區發揮區位優勢,全面系統推進臨空經濟帶建設,著力構建國內國際雙循環產業承接地和商品集散地。
11月15日下午,“聚焦高質量發展——第六屆讓世界傾聽陜西聲音”網絡主題活動走進咸陽經開區,秦創原臨空智港項目工地上熱火朝天,一座座現代化廠房拔地而起。
現場記者看到,工地上塔吊高聳、長臂揮舞、機聲隆隆,各種工程車往來穿梭,施工人員緊張施工。
“咸陽經開區秦創原臨空智港項目總投資15.83億元,總占地217畝,總建筑面積約28.21萬㎡,主要建設綜合服務中心、高端研發中心、科技轉化中心、路演展示中心、企業孵化中心等‘五個科創載體’。”咸陽市北塬新城發展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彭濤說。
隨著新舊動能轉換和國際化步伐加快,咸陽經開區秦創原臨空智港項目突出臨空經濟的首位產業地位,著眼產業鏈、創新鏈深度融合,引進和培育總部經濟、“專精特新”、航空制造等主導產業,精心打造集生產研發、路演展示、商務辦公、生活配套為一體的雙碳型、智能化、數字化產業園區。
矢志創新,在增強經濟社會發展創新力上“走在前”
以“智慧”為特色,產業是臨空經濟的核心內容,是臨空經濟真正的“血肉”。
彭濤說,目前在建的秦創原臨空智港項目著眼于推動產業鏈創新鏈深度融合,研發、科創、孵化、示范一體化發展,引進培育總部經濟、專精特新、航空制造等臨空指向產業,打造雙碳型、智能化、數字化臨空經濟示范園區。
建成運營后,將培育高新技術企業、專精特新、瞪羚企業20家以上,年產值超過20億元,畝均產值920萬元,年稅收1.6億元以上,畝均稅收75萬元,提供就業崗位2000余個。
作為咸陽市構建臨空經濟帶的重要區域、改革創新的重要板塊,咸陽經開區將做實做強臨空經濟,抓住用好航空資源,注重同周邊區域一體聯動,加快推動航空配套、航食加工、會展酒店、新材料研發等先進智造和高端服務業發展。
同時,聚合優勢創新驅動,圍繞“十四五”規劃科學調整產業布局,主動融入秦創原咸陽核心區建設,精準捕捉先進地區產業轉移和最新科技成果轉化,通過招大引強帶動更多上下游項目落地。
據了解,目前咸陽經開區秦創原臨空智港項目已經簽約和重點對接項目21個,分別為四維數字導航等6個專業技術服務類項目;真空鍍膜氣相沉積項目等5個通用設備制造類項目;航空模具及新材料研發制造等3個航空航天制造;第三代半導體封裝材料及CMP硅片拋光研發制造等2個電子設備制造類項目;云喲科技陜西地區邊緣計算運算中心等3個技術服務類項目;高性能銅鋁復合新材料研發制造1個金屬制品業類項目;中天盛隆煤礦水文檢測設備及系統項目1個專用設備制造類項目。
勇當先鋒,在推動西安—咸陽一體化進程和高質量發展上“走在前”
今年以來,咸陽經開區錨定“走在前、開新局”,牢牢把握新時代推進西部大開發形成新格局和加快西安—咸陽一體化進程、西安都市圈建設、秦創原創新驅動平臺建設等歷史機遇,圍繞打造高品質園區、現代化新城目標,解放思想、開拓視野,發揮優勢、樹立品牌,扎實推進各項工作高質量發展,努力在新時代新征程上展現新氣象新作為。
咸陽經開區在招大引強上求突破,把項目作為推動高質量發展的“生命線”,發揮臨空優勢,招大育強、引新引特、延鏈補鏈、謀深做實,形成了簽約一批、開工一批、投產一批的梯次推進格局,培育壯大臨空產業。目前,陜工職院新校區建成投用,總部經濟園建成運營,并招引入駐紫光股份、邁發國際等17家企業,成為創新創業的重要平臺。秦創原臨空智港、海聲航空產業生產維修基地等重點項目正在緊鑼密鼓地加快建設。
此外,咸陽經開區還在城市建設上作示范,堅持高標準規劃、高水平建設、高效能管理,不斷優化完善園區基礎設施,打造咸陽城市新名片,為全市高質量發展注入源頭活水。截至9月底,29個市級重點項目全部開復工,55個重點項目完成投資144.17億元,占全年任務的73.1%。
從一片郊野之地起步,書寫壯闊的創新發展文章;在一張白紙上擘畫藍圖,用汗水澆灌一座產業新城。當前,咸陽經開區圍繞建設臨空經濟集聚區、產城融合樣板區、生態宜居示范區、改革創新先行區,正破繭蝶變。(強一飛 周金柱)
編輯: 張潔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