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案建議轉化為務實舉措
銅川市政協第54號提案“面對面”辦理協商記
“委員提案提到了疫情防控的關鍵點、要害處,在‘提得好’上下了功夫。”11月16日,在銅川市政協召開的第54號提案“面對面”辦理協商會上,銅川市衛健委相關負責人原育才表示。
委員建議
加強流行病學調查隊伍建設
銅川市政協十五屆一次會議第54號提案是由銅川市政協委員劉團會牽頭,聯合3名委員共同提出的。出于對全市專業流調技術人員力量薄弱和應對大規模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擔憂,幾名委員結合自身專業優勢,在深入調查研究、廣泛收集意見、認真思考分析的基礎上,于今年年初撰寫了《關于加強流行病學調查隊伍建設的建議》。該提案經審查立案后,被市政協提案委列為重要提案督辦。
該提案建議,在現有流調隊伍的基礎上,擴充專業技術人員力量,并抽調基層醫療單位、疾控、公安等相關人員進行培訓,提高流調工作水平,確保一旦出現新的疫情燃點,能迅速研判、果斷決策,做到精準鎖定密接人員、精準劃定風險范圍,及時控住傳染源、阻斷傳播鏈,防止疫情蔓延。
流調溯源是疫情防控工作中最前沿、最基礎的環節,短時、快速、高效鎖定密接人群,對于抑制新冠病毒蔓延極為關鍵。“提案未雨綢繆,對全市做好疫情防控工作起到了前瞻性、預警性作用。”應邀參會的界別群眾溫建生說。
提案辦理
推進流調溯源工作再上新臺階
《關于加強流行病學調查隊伍建設的建議》聚焦民生熱點、群眾期盼,緊扣社區、鄉村等疫情防控的薄弱環節,為全市人民眾志成城共同阻擊疫情貢獻了智慧。原育才介紹,提案交辦后,銅川市衛健委把提案辦理與踐行“疫情要防住、經濟要穩住、發展要安全”重要要求緊密結合,通過提案辦理以點帶面,全力推進流調溯源工作再上新臺階。
流調溯源是疫情防控工作的“風向標”和“指揮棒”。在提案辦理過程中,銅川市成立了“三公”融合流調溯源工作協調指揮機構,按照第九版防控方案要求,進一步完善了流調溯源工作流程和現場流調溯源組織架構,并借助“三公”融合大數據流調溯源平臺,推動流調溯源科技化、信息化、便捷化;成立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市級流調溯源專班,搭建市、區縣疫情防控流調溯源指揮體系,“三公”流調溯源隊伍總人數已增加至1042名,并抽調772名專業人員組成三級備勤流調隊;采取教育培訓、以考促學、以考促練等形式,共培訓4840人次,有效推動了流調溯源隊伍專業能力持續提升。
協商交流
“面對面”協商、“零距離”互動
“調查問卷有統一模板,電話詢問只問一次,避免了很多重復性工作,這得益于‘三公’融合大數據平臺。”在疫情防控一線的銅川市政協委員、市人民醫院副院長郭春麗說。
“改變了以往疾控部門‘三五個人、七八條槍’單打一的局面,工作力量得到了顯著加強。”銅川市政協委員左濤說,公安、公共衛生、工信三家聯合開展流調溯源,工作越來越順手,處置也越來越迅速精準。
“盡快建立健全新區疾控機構,給市級公共衛生機構‘騰出手’”;
“利用本地教育資源,培養留得住、下得去、用得上的流調專業人才”;
“加強社區人員流調培訓不可忽視”;
……
協商交流中,大家圍繞疫情防控過程中出現的新問題、新動向紛紛建言獻策。
當前,疫情防控形勢依然嚴峻,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綜合組于近期發布了優化疫情防控二十條最新措施。對此,郭林委員建議,要對照新措施,嚴密排查疫情防控存在的漏洞和短板,針對存在的問題和不足,及時優化調整防控措施,避免出現簡單化、“層層加碼”“一刀切”等問題。
“隨著中、省對疫情防控措施的優化調整,疫情防控外防輸入壓力持續增大,要做好應對大規模疫情防控準備,確保流調隊伍拉得出、沖得上、打得贏。”應邀參會的界別群眾劉旭晨說。
“面對面”協商、“零距離”互動,推動部門吸納建議更直接,碰撞出思想火花,助力全局工作走深走實。參加辦理協商會的銅川市政府督查部門相關負責人直言,聽到了政協“好聲音”,提案工作真正做到了“寫到紙面、提到桌面、落到地面”。
銅川市政協副主席侯小洲表示,提高提案辦理協商質量是提高提案工作整體質量的重要環節,要把提案辦理工作放到全局工作中去謀劃落實,加強溝通協商,使提案建議有落實、辦理有質量,切實把提案建議轉化為履職成效,扎實筑牢全市疫情防控的堅固防線。
各界導報記者 蔣維博
編輯: 張潔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