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實習記者 馮倩楠 記者 趙婧)“優化經濟結構、提升經濟質量、做大經濟總量是我省推動高質量發展、奮進中國式現代化的首要任務。”11月24日,在省委宣傳部、省政府新聞辦舉行的“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推動陜西高質量發展”系列主題第三場新聞發布會上,省發改委副主任劉迎軍介紹說,我省將把實施擴大內需戰略同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有機結合起來,增強投資對優化供給結構的關鍵作用,加快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提高全要素生產率,提升產業鏈供應鏈韌性和安全水平,推進城鄉融合和區域協調發展,實現經濟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協同并進。
據介紹,我省將堅持高質量謀劃、高效率推進,在新技術成果、產業鏈優勢等方面,加大謀劃建設力度。聚焦項目落地見效,常態化組織項目觀摩活動,繼續開展高質量項目建設成效評價,加強項目全過程精細化管理。擴大產業類項目特別是創新驅動、先進制造等項目占比,加快布局5G、物聯網、工業互聯網、區塊鏈等新型基礎設施。
在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方面,我省將加快推進23條產業鏈建設,深化上下游協作,提高重點企業在陜配套率。支持西安集成電路、寶雞新材料產業集群打造成為全國示范性標桿。加強煤炭清潔高效利用,重點發展以煤基特種燃料、煤基可降解塑料為代表的高端化學專用品和高端化工新材料,大力培育氫能、風光儲氫一體化項目。推動物流、金融等生產性服務業向專業化和價值鏈高端延伸,促進健康、家政等生活性服務業向高品質和多樣化升級。
我省將進一步激活高質量發展引擎,加快融入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全面提升五大中心能級,推進數字、綠色、健康三條絲綢之路建設,實施亞歐陸海貿易大通道、中歐班列西安集結中心、上合組織農業技術交流培訓示范基地等九大工程,提高絲博會、楊凌農高會等國際化、專業化水平。
為推進城鄉融合和區域協調發展,我省將推進以人為核心的新型城鎮化,健全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制,促進關中創新資源、陜北能源資源和陜南生態資源深度融合,強化西安都市圈輻射帶動作用,大力發展縣域經濟,打造一批產值過百億元的主導產業,再添力度培育一批生產總值過200億元的縣。同時,全面推動鄉村振興,推動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
民生底色折射高質量發展成色。我省將以促進居民就業增收和提升公共服務水平為抓手,強化就業優先政策,做好高校畢業生、退役軍人、農民工等重點群體就業工作,加快發展帶動就業強的產業和項目,動態完善促進城鄉居民增收舉措。推動優質醫療衛生資源縱向流動,加快省級區域醫療中心、中醫特色重點醫院建設,建立健全全方位、多形式的普惠養老托育服務體系,推進殯葬、精神衛生福利、殘疾人康復托養等設施補齊短板,進一步健全基本公共服務體系。
編輯: 穆小蕊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