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日來,我省供銷合作社系統面對嚴峻復雜的疫情形勢,提早部署,快速反應,省、市、縣、鎮四級聯動,加強人員調配,加大物資儲備,切實保障民生需求,為盡快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貢獻“供銷力量”。
加大儲備:守護市民“米袋子”
11月29日,記者在位于西安市蓮湖區大興東路的陜西供銷農場看到,賣場內的貨架上,米、面、油、蔬菜、肉類、水果等商品,供應充足、價格穩定。
“為落實科學防控、精準防控要求,我們對內加強員工自身健康監測,口罩、手套、消毒洗手液、防護服按人每天及時配發。同時,我們建立定期消毒清洗制度,每天7次,對賣場相關設施設備進行全面清洗和消殺,對操作臺面、垃圾桶、通道、購物車、運輸車輛、肉類及水產等實施重點消殺,及時清運垃圾,清除衛生死角。對外,我們加強對進入賣場的所有人員的出入管理和健康監測,安排3名專職工作人員,嚴格落實人員登記、掃碼、體溫測量、口罩佩戴、一米線、限流等措施,保證購物市民的安全。”陜西供銷農場負責人盧紅喜說。
盧紅喜介紹,陜西供銷農場目前已加大了生活物資的儲備量,米、面、油儲備達15噸,耐儲存蔬菜等儲備13噸,蛋類儲備4噸,肉類儲備5噸,可維持正常銷售15日左右。
陜西供銷蔬菜直通車項目是省政府惠民工程之一,由省糖酒果品副食有限公司與西安市供銷合作聯社于2011年共同成立的西安好蔬商貿有限公司負責運營。本輪疫情發生以來,西安好蔬商貿有限公司進入一級響應狀態,快速啟動應急預案,全力守護市民的“米袋子”。
截至11月底,省糖酒果品副食有限公司商品儲備存量達278.9噸,其中西安好蔬商貿有限公司儲存商品9大類,共計253.4噸;陜西供銷智慧云農供應鏈有限公司儲備物資20余種,共計25.5噸,有力保障了西安市民的日常生活需求。
蔬菜直銷:讓“菜園子”直通“菜籃子”
近期,西安市閻良區、長安區和三原縣等地的白菜、蘿卜等大量上市,為緩解疫情對蔬菜銷售帶來的不利影響,我省供銷合作社系統積極對接省內外蔬菜基地,讓菜農的“菜園子”直通市民的“菜籃子”。
西安市供銷合作聯社在西安供銷大廈召開便民蔬菜直銷工作對接會,成立了便民蔬菜直銷工作專班,研究制定便民蔬菜直銷工作方案,設立便民蔬菜直供點,探索開展農產品物流配送體系建設,縮減農產品流通鏈條,配套保障資金,推動便民蔬菜直銷工作落實落細。
“我們與西安周邊的很多蔬菜種植基地都有聯系,根據每天的銷售情況提前下訂單,直接到蔬菜基地拉菜。我們每天在三原縣采購白菜、菜花等5000余公斤,在閻良區采購洋蔥、辣椒等3500余公斤,在長安區采購白菜、蘿卜等2500余公斤。為豐富市民的餐桌,我們每天還會到西部欣橋、朱雀等批發市場采購西紅柿、西葫蘆、黃瓜等精細蔬菜2500余公斤。”11月30日,長安供銷蔬菜直通車負責人聶偉輝說。
特價西紅柿每公斤5.8元,菠菜每公斤1.98元,蘿卜每公斤0.78元,大白菜每公斤0.38元……
在西安市灞橋區濱河小區抗疫保供配送點,種類繁多、價位合理的蔬菜食品,吸引市民采購。
西安市灞橋區供銷合作社聯合社主任榮洪介紹,他們在原有34個固定抗疫保供配送點的基礎上,在10多個小區設立了臨時抗疫保供配送點,最大限度滿足群眾的需求。
截至目前,西安市灞橋區供銷合作社系統共向市場供應大米約27噸、面粉約25噸、食用油約21噸、蔬菜約38噸,同時加強與貨源企業和菜農的聯系,根據需求及時調配,保證群眾生活必需品供給充足、價格穩定。
農資保供:“縣鎮村”三級網絡助生產
當前,正值陜南春耕生產的準備時節。安康市供銷合作社系統積極做好春耕農資的儲備供應工作,全力服務好群眾。
在嵐皋縣民主鎮供銷社的倉庫里,化肥、農藥、地膜等農用物資堆放得整整齊齊,不時還有滿載農資的車輛進出。
“適量超期備貨是我們供銷合作社多年來形成的習慣。我們根據當地農作物類別和種植習慣,及早訂購儲備農資。按照防疫要求,提前報備運輸車輛,嚴格管理接收人員。在農忙時節到來之前,將農民所需農資全部儲備到位,為春耕生產提供有力保障。”11月29日,嵐皋縣供銷合作社聯合社主任汪洋說。
為更好服務山區農民群眾的生產和生活,嵐皋縣供銷合作社聯合社以嵐皋巴隆供銷合作社有限公司為管理平臺,恢復重建了六口、民主、南宮山等7個鎮級供銷社,服務區域內的70個村;構建了“縣—鎮—村”三級供銷綜合服務體系,在28個村設立村級綜合服務社,有效保障了春耕農資供應。
“我們還搭建了‘供銷鄉村’微信小程序。農民通過微信小程序線上下單,供銷合作社按照農民需求,及時將物資送到指定地點,‘不見面、零接觸’完成線下服務。如果農民有問題,還可以通過24小時服務熱線、微信群等反映咨詢,我們進行一站式解答。”嵐皋巴隆供銷合作社有限公司董事長汪駿介紹。
目前,分布在嵐皋縣的7個鎮級供銷社和28個村級綜合服務社,猶如一條條物資運輸的“大動脈”,第一時間將物資輸送到千家萬戶、田間地頭,成為農村保障春耕生產的“主力軍”。
截至目前,安康市供銷合作社系統共調運、儲備各類肥料8000余噸,為保障糧食安全和重要農產品生產打下了堅實基礎。(記者 程偉 通訊員 呂娟妮)
編輯: 陳戍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