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3月5日電(記者劉芳洲)近年來,我國殘疾人運動員在各大體育賽事中不斷刷新世界紀錄,全社會對殘疾人運動員的關注程度持續提高。全國人大代表、殘奧會冠軍、湘雅博愛康復醫院康復部職員文曉燕建議,從加強學科建設、強化科技助力、健全保障體系等多方面推動殘疾人體育運動發展。
“站在世界賽事最高領獎臺上,殘疾人運動員一樣為國爭光,舉世矚目。”里約殘奧會和東京殘奧會5枚田徑金牌獲得者文曉燕說。
2021年9月2日,在東京殘奧會田徑女子100米T37級決賽中,中國選手文曉燕以13秒00的成績打破世界紀錄獲得金牌。新華社記者熊琦攝
在文曉燕看來,殘疾人體育運動不僅能夠增強殘疾人體質,改善身體機能,還可以幫助殘疾人更好地融入社會和增添生活樂趣。“北京2008年殘奧會和2022年冬殘奧會的成功舉辦,激發了我國廣大殘疾人參與體育運動的熱情。”文曉燕說。
同時,殘疾人日益增長的體育運動需要和殘疾人體育事業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比較突出。文曉燕告訴記者,經過調研發現當前我國基層殘疾人群眾體育活動不夠活躍,適合殘疾人體育運動的場所、設施、器材較少,資金投入不足,技術人才較為匱乏。
如何進一步推動殘疾人體育運動的發展?文曉燕建議,在殘疾人競技性體育運動方面,建立貫通式的殘疾人運動員教育體系,擴大中職院校招收殘疾人運動員力度,全面提高殘疾人運動員基礎學歷和職業技能;鼓勵有條件的高校開設殘疾人體育運動相關專業,全面提高殘疾人運動員專業知識和運動成績等等。
文曉燕。(唐俊3月4日攝)
“加快殘疾人體育學科建設步伐、強化科技助力殘疾人競技體育,是殘疾人競技體育高質量發展的關鍵。”文曉燕建議,通過“產、學、研”相結合方式加快最新科技成果向殘疾人體育轉化。
關于殘疾人群眾性體育運動,文曉燕建議將殘疾人群眾性體育運動全面融入全民健身計劃,鼓勵國有、民營體育場所免費向殘疾人開放,并為殘疾人參加體育運動提供包括無障礙環境建設在內的便利。
文曉燕還建議,殘疾人體育相關考評機制與健全人體育之間盡快實現互通互認,吸引更多優秀教練員執教殘疾人運動員、引導更多裁判員執裁殘疾人體育賽事;積極引導社會各界助推殘疾人群眾性體育運動,發揮各自優勢,根據基層殘疾人的身心特點和需求,因地制宜開展群眾性體育運動。
編輯: 吳佳蕊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