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記者 唐冰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加快傳統產業和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著力提升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水平”。這是促進數字中國建設,推動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的重要部署。
隨著數字經濟蓬勃發展,數字化轉型已成為大勢所趨,但對于中小企業來說卻“各有各的難處”。住陜全國政協委員、臺盟陜西省委會主委陳玉玲說,受資金、技術、人才等因素制約,中小企業不愿轉、不敢轉、不想轉、不會轉的問題和矛盾較為突出,直接影響了數字化轉型發展成效。
陳玉玲建議,應積極創新支持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的方式,探索建立全國性、區域性的民營企業數據運用公共服務體系。支持一批服務商面向中小企業的差異化需求,針對運營管理中的痛點和短板,提供低成本、高賦能、實用性強的解決工具和方案。探索合同服務管理模式,鼓勵專業服務商與中小企業以契約形式約定數字化轉型目標,中小企業以轉型后的收益支付專業服務商的前期投入和合理利潤,降低中小企業轉型成本。盡快出臺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的專項補貼和稅收減免政策。
2022年,工信部發布《中小企業數字化水平評測指標》和《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指南》。陳玉玲認為,前者作為“專精特新”企業認定標準評價指標“數字化水平”的評價依據,為企業開展自我診斷、找準問題提供了工具參考;后者為企業找準轉型方向、明確轉型路徑,提供了具有針對性、可操作性的指導。陳玉玲建議,依托“專精特新”企業認定,推動研發設計、生產制造、經營管理、銷售服務等全流程數字化,樹立具有行業代表性的數字化轉型標桿。組織龍頭企業、鏈主企業和中小企業聯合打造一批可用性強的數字化轉型示范案例,增強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意愿,積極培育“民營實體經濟+數字服務經濟”全新增長點。
在完善中小企業服務支撐體系方面,陳玉玲建議,要強化供需對接,向社會征集遴選面向“專精特新”企業的數字化產品,為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提供更優質服務。聚焦中小企業轉型難點,強化技術、經驗、渠道、資本賦能,引導幫助更多中小企業加快數字化轉型進程。同時,加強中小企業數字化人才培養和轉型能力,依托行業協會,組織開辦專項培訓班,為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提供標準和指南。鼓勵龍頭企業、鏈主企業加大數字化相關投入力度,在推進上下游企業數字化過程中加強對中小企業專業技術人員的培訓,加強與高等院校、科研院所聯合建立研發機構,提升數字化轉型能力。
編輯: 穆小蕊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