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民網開展的2023年全國兩會調查中,“鄉村振興”入選十大熱詞。政府工作報告強調穩定糧食生產和推進鄉村振興,提出發展鄉村特色產業,拓寬農民增收致富渠道。
“只有加快發展鄉村產業,實現鄉村產業振興,才能更好推動農業全面升級、農村全面進步、農民全面發展。”全國人大代表,銅川市耀州區錦陽路街道水峪村黨總支書記、村委會主任楊春平說。
20世紀90年代,水峪村基礎設施落后、產業發展遲緩、人均年收入不到1000元。“以前,村里基礎設施落后,村民一直延續著傳統的種植方式,生產效率低。”楊春平介紹,為了改變村民“守著一塊好田地,過著拮據窮日子”的窘境,他結合村情提出了“果業富民,基礎強村”的發展思路。
在楊春平和村干部的帶領下,該村結合自身實際,因地制宜調整種植結構,并在全村推廣實施了節水灌溉、套袋、覆草等技術,安裝鋪設果園滲灌設施1000畝,大大提升了水峪村民的務果能力,擴大了果業種植規模。目前,全村已建成省級蘋果產地品牌示范園300畝、市級示范園400畝。同時,村集體還組建成立了水峪村蘋果專業合作社,注冊了“水峪塬”蘋果品牌,將蘋果銷往西安、武漢、上海等地。2022年水峪村人均收入19730元,蘋果種植已成為群眾增收致富的主要來源。
如何讓村民的生活更上一層樓?“我在調研蘋果市場過程中發現,一些村子的產業基礎還相對薄弱、聯農帶農能力還有待提升。”楊春平說,對此建議適當調整完善土地、林地等相關政策,在大力發展農、林、畜等產業的同時,推進產業補鏈延鏈強鏈,加快農村一二三產融合發展,持續增強“三農”活力,增加就業崗位,帶動農民增收致富。
城鎮化背景下農村人口流動帶來的實際變化也是楊春平關注的主要問題。他建議,加大農村民生公共服務投資,完善學生住校、幼兒托管、校車配備等政策。同時,提升農村衛生室醫療服務水平和硬件配套,加緊加快區、鄉、村敬老院建設,切實改善農村居民生活條件和相關服務質量。(記者 苗雨蒙)
編輯: 穆小蕊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