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民盟陜西省委會
《2021年陜西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顯示,2021年,陜西省接待國內旅游人數39057.97萬人次,比上年同期增長9.4%。其中,西安市共有博物館(不含私營)136座、各級別文物保護單位428處。陜西省旅游資源豐富、文化底蘊深厚,但部分博物館、文物點還存在對文物解讀內容不足、文物展示和傳播手段單一等情況,建議:
一、建立文物內容解讀制作與更新的長效機制。
1.由省級和各地市文物主管部門牽頭,整體部署、統籌規劃,建立文物內容制作與更新的長效機制;協調省市財政部門提供專項資金支持,抽取文旅單位1.5%門票收入納入文物內容制作基金;組建政府為主導、市場化運營單位,負責文物內容設計、制作、維護、更新以及文物IP的開發與運營。
2.選聘文物專家、學者、高校教師等作為內容提供者,形式可為文字、圖片、音頻和視頻等;組建省市文物內容專家團隊,負責不定期審核文物內容。
3.搭建平臺舉辦活動,鼓勵全民參與文物歷史內容的提供和制作,對于已收錄的文物內容,給予參與者一定獎勵或頒發榮譽證書。
二、以二維碼為文物插上信息化翅膀。
1.建立文物內容運營平臺,負責文物信息收集、整理、存儲、審核等工作,為省內博物館及文化保護單位提供技術支持。通過平臺面向專家、學者以及民眾收集各類文物內容并進行加工處理,制定內容輸出標準。通過視頻、圖片、文字等交互形式讓歷史“說話”,讓文物為自己代言,激發文物的生命力。
2.以文物二維碼為接口,訪問后臺服務器獲取文物的文字、圖像、聲音、視頻等多媒體信息,使原本單調的介紹形式變得豐富多彩,提高民眾對文物的感知度。
3.有條件的博物館及文化保護單位可為文物安裝顯示屏,以圖片、文字、視頻、音頻等多種形式展示文物,便于內容及時有效得到宣傳。
編輯: 穆小蕊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