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席記者 李榮
閻良因“閭閻良善”得名、因航空事業而生。近年來,西安市閻良區全面推進鄉村振興,以產業驅動村級經濟發展壯大,傾力打造宜居宜業和美活力鄉村。6月20日,由西安市委宣傳部、市政府新聞辦共同舉辦的“走進和美鄉村”系列活動走進閻良區。記者跟隨各媒體記者一起深入村鎮和田間地頭,看變化、看發展,實地感受閻良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新實踐。
閻良甜瓜種出幸福生活
閻良甜瓜歷史悠久,是享譽三秦的全國地理標志農產品。眼下,正是閻良甜瓜上市的季節,在關山街道辦北馮村的瓜棚里,處處都是忙碌的身影。
“北馮村擁有四大支柱產業,第一產業擁有1800畝甜瓜、800余畝相棗、650畝櫻桃,第二產業為羊乳……”在閻良區北馮村,村黨支部書記兼村委會主任馮尚堂指著一張張照片向媒體記者介紹道。
在甜瓜主題文化館,14種不同品種的甜瓜擺滿了整個展臺,這些由閻良區自主研發培育種植的不同品種的甜瓜,其果肉顏色、甜度、外皮的軟硬程度也都不盡相同。
據西安幸福園果蔬專業合作社理事長楊建朋介紹,當下最受市場歡迎的是薄皮甜瓜,最有特色的是新品種金山,目前國內只有閻良地區有種植。
據了解,關山街道是中國甜瓜之鄉的核心產區,建有省級甜瓜科技示范園區一個,帶動群眾種植甜瓜2000畝,北馮村獲評“全國一村一品示范村”。
千歲棗樹煥發鄉村新發展
6月的閻良,草木蔥蘢、萬物并秀。走進石川河畔的東丁村,成片的千年相棗樹枝繁葉茂。身著漢服的樂手正在棗樹下彈奏古琴,幾位畫師正在蒲扇上悠閑作畫,場面古樸恬靜,引得大家駐足觀看。
“相棗樹長得很慢,樹干也不粗,一個碗口粗壯的棗樹少說也有100年的樹齡。”東丁村黨支部書記丁經森說,村里的這些棗樹從來不噴灑農藥,最大限度保持古樹原貌,樹下還可種植油菜等作物。
目前,東丁村相棗種植面積已達2600畝,大約有2.6萬多棵棗樹,樹齡最長的已有2000多歲,平均樹齡1450歲。
“石川河畔七個村莊的相棗口感最佳,青棗目前已經銷往全國各地,頗受市場歡迎。”丁經森說,隨著相棗產業的發展,村里先后成立了西安市康橋棗業有限責任公司、西安市閻良區東丁相棗專業合作社,形成了相棗收購、銷售、深加工產業鏈,極大提高了相棗的經濟價值。
近年來,閻良區連續多年舉辦“閻良相棗”文化旅游節,通過農旅融合不斷延伸產業鏈條,提升產業發展活力,讓這些古樹重新煥發生機,助力群眾增收致富,走出了一條鄉村振興的“特色路”。
把“鄉村課堂”開到田間地頭
“瓜葉子發黃如何治理?如何預防病蟲害……”在閻良區鄉村振興學院二樓多功能室,一堂名為“甜瓜田管”的農技課正在開講,教室里坐滿了來自周邊村子的農民。
這已是房村村民李鋼鐵第二次參加培訓了,每次來聽課,他都要認真做好筆記。“這種培訓很實用,只要認真聽,回去就能用得上。”李鋼鐵說,他家種了4畝甜瓜,他最關注病蟲害防治問題。
閻良區鄉村振興學院以西北農林科技大學閻良現代農業試驗示范站為依托,整合全區教育培訓資源,堅持面向農村、面向干部群眾,深入實施校地合作,以“聽得懂、學得會、用得上”為原則,采取上下結合、集中培訓與實地觀摩相結合、請進來與走出去相結合、專業教育與黨性教育相結合等方法與途徑,全面提高農村干部、實用人才、職業農民的綜合素養。
鄉村振興學院由閻良區委組織部、區農業農村和林業局、武屯街道辦等單位根據工作需求有序開展培訓,目前設置了多功能室、培訓室、研討室、閱覽室、實驗室等功能室,開設了農村基層干部鄉村振興專題培訓班、抓黨建促基層治理專題培訓班等8個培訓班次。
據了解,閻良區鄉村振興學院2022年全年認定中高級新型職業農民14人,推廣新技術、新品種10余項,培養甜瓜產業帶頭人10人,全年培訓農村實用人才1.3萬人次,開展農技人才服務基層活動200場次,為全區鄉村振興貢獻了“智庫力量”。
編輯: 吳佳蕊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