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記者 滿淑涵
7月11日,入伏首日,榆林日間平均氣溫33℃。
驅車穿梭于部分重點項目建設工地,記者深切感受到涌動其中的火熱干勁:一座座塔架拔地而起,一條條生產線開足馬力,一串串數據加速匯流……在科技支撐、創新加持下,這里極具標簽性的傳統能化工產業正蓄積發展新動能,立柱架梁、積厚成勢。
走進神木神信循環經濟產業示范項目,展臺上的顆粒硅、硅錠、硅棒、醋酸乙烯等新材料樣品吸引著大家的目光。“我們持續深化產學研合作,通過循環發展技術路線,將煤從源頭‘吃干榨凈’轉化成各類產品,最大化發揮它的效能。”神木神信新材料有限公司總經理李寧說。
堅持高端化、多元化、低碳化發展方向,神木神信循環經濟產業示范項目立足行業耦合、產品延伸、工藝先進三大特點,進一步提高煤炭作為化工原料的綜合利用效能,實現上下游優勢互補、多業態協同發展。
抓創新就是抓發展,謀創新就是謀未來。提升發展“含新量”,必須牢牢把握創新這個關鍵。李寧介紹,項目投產后年生產60萬噸煤基可降解生物材料、10萬噸電子級NMP、40萬噸高端紡織材料氨綸等產品,實現低附加值化工原料向高附加值精細化工產品轉化,助推榆林能化工產業轉型升級。
“來榆林、投榆林”,如今有越來越多的能化工產業鏈上下游企業在這里產生集聚效應。
位于榆橫工業區的蘭州石化長慶乙烷制乙烯項目自2021年8月建成投產以來,產量連年躍升,今年上半年已生產乙烯42萬噸。“我們的目標是全年生產85萬噸乙烯,產值突破60億元。”蘭州石化公司副總工程師、蘭州石化榆林化工有限公司執行董事謝恒話語鏗鏘。
業績亮眼,技術更是硬核。
在謝恒身后,一塊電子顯示屏實時切換56個智能化系統,對工廠進行全鏈條、全生命周期管控,酷炫科技感撲面而來。這是目前全國行業內智能化水平最高的煉化裝置,以數字化移交為核心的數字孿生工廠,形成了覆蓋生產、設備、安全管理等全業務領域的數據體系,為“智慧+”持續拓展和提升創造了條件。
此外,蘭州石化長慶乙烷制乙烯項目是國內第一套利用中國石油自主研發的乙烷裂解制乙烯技術建成的大型乙烯生產裝置。與其他原料制乙烯工藝相比,這種工藝具有投資成本少、乙烯收率高、綜合能耗低、流程簡潔、容易操作等特點。
科技創新是煤炭革命的核心和支撐。沒有煤機裝備的現代化,就沒有煤炭工業的現代化,智能化的采煤裝備成了助推煤炭行業轉型發展的新亮點。
瞅準市場機遇,上海創力榆林煤機裝備制造一期項目今年年初在榆林開工,2024年建成投產后,年可生產10臺采煤機、20臺掘進機、5臺乳化液泵、4到5套綜采工作面成套裝備。上海創力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石良希熱情地介紹著身邊的裝備:“你們看,像這樣的交流電牽引采煤機、噴霧泵站、乳化液泵等大型先進設備,都是項目投產后要生產的型號,技術都是企業自主研發,這將填補榆林本地高端煤機制造的空白。”
延長石油150億方產能增能建設項目去年7月正式啟動,對于端牢能源“飯碗”,增強民生用氣保供,穩住經濟大盤具有重要意義。而靖邊氣田產能建設項目,正是150億方產能增能建設項目的重要組成部分,包括新建凈化廠1座、集氣站4座、清管站1座、閥室1座,改擴建集氣站12座,鋪設輸氣管線711公里,接入氣井546口。
“截至目前,靖邊項目開工四個月已完成60%工程量,創延長內部同類項目最快速度。”延長石油采氣二廠項目負責人晁肖哲介紹說,項目采用標準化設計圖紙,統一規模、設備、布局,突出工藝技術的綠色低碳,提升生產管理的自動化程度,實現氣田數字化、智能化。此外,凈化廠由12個單元46個模塊組成,廠內鋼結構占比達到75%,采取工廠化預制、現場直接組裝,建設周期縮短20%。正是這些創新舉措加力跑出了新的“延長速度”。
一批高質量、高成長性企業在創新驅動下持續發力,不斷突破“卡脖子”難題,榆林正在向世界一流高端能源化工基地闊步邁進。
編輯: 穆小蕊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