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近日,省財政廳、省委組織部、省發展改革委、省教育廳、省科技廳、省工信廳、省人社廳等13部門聯合印發《支持秦創原創新驅動平臺建設 打造科技創新高地若干財稅措施》(以下簡稱《財稅措施》),支持秦創原建設。
據了解,《財稅措施》從發揮財政組合式工具作用、深化“三項改革”、打造秦創原示范樣板、聚焦西安“雙中心”建設、強化企業創新主體地位、加大人才引進支持力度、提升科技成果產業化水平、發揮科技金融撬動作用、落實稅收優惠政策、強化組織考核評價等10個方面提出了36項具體舉措支持秦創原建設,助力我省打造科技創新高地。
發揮財政組合式工具作用
錨定做大財政資金投入規模目標,《財稅措施》提出按照財政科技投入“只增不減”要求,堅持增量引導存量,以省級科技發展專項資金投入為先導,統籌整合省級重點產業鏈專項、中小企業發展專項、人才專項等專項資金。
力爭到2025年,省級各類財政資金用于秦創原資金規模從20億元增長到30億元以上;引導市縣不斷加大投入,市縣財政投入秦創原資金規模從46億元增長到60億元以上。
一方面打造科創基金投資集群,充分發揮省政府投資引導基金作用,加快發起設立一批種子、天使、創投、產業基金,爭取國家各類科技產業創新基金在陜設立子基金。
另一方面加大專項債券支持力度。用好專項債券可用作國家級產業園區基礎設施建設項目資本金的政策,新增專項債券額度向秦創原建設需求傾斜,優先支持各類科創產業園區基礎設施建設。
整體來看,科創發展相關子基金總規模從160億元增長到300億元,引導基金認繳規模從30億元增長到50億元,形成科創投資基金集群,支持具有前瞻性和重大價值科技成果孵化轉化。
力爭到2025年,新增秦創原相關專項債券150億元,支持重大科創項目和科創產業在秦創原落地建設。
深化“三項改革”
“先投后股”改革也成為本次《財稅措施》重點內容。創新財政資金投入方式,出臺“先投后股”項目資金投資工作指引,以科技項目形式給予科技成果轉化企業資金支持,被投企業實現市場化股權投資或進入穩定發展階段后,財政投入資金轉換為股權,按照“適當收益”原則逐步退出,形成財政資金循環運行的長效機制。
值得注意的是,陜西將支持有條件的市(區)設立“先投后股”資金池,對遴選的科技成果轉化企業給予不超過200萬元經費支持。
同時,推進立項權下放改革試點。遴選部分“三項改革”成效顯著單位,給予每家不超過2000萬元專項經費,下放評審立項權,由單位自主實施,將組建企業數量和企業發展成效作為主要評價因素,實行動態調整機制。
為進一步加強高校科技成果轉化效率,《財稅措施》提出每年安排不低于2億元高校成果轉化獎補資金,突出高校技術合同成交額、大學科技園產值等因素,通過綜合獎補方式,支持高校加強科技成果轉化能力建設,將更多科研成果作價、打包,通過秦創原進行轉化。
此外,陜西將支持常態化路演,采取“以演代評”方式,對評價為優秀的路演項目給予不超過100萬元支持。
聚焦西安“雙中心”建設
為了加強分類支持國家戰略科技平臺建設,對陜西實驗室建設每年給予1000萬元—5000萬元補助,支持爭創國家實驗室。對獲批新建和重組成功的全國重點實驗室,一次性分別給予1000萬元、500萬元獎補。支持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培育建設,足額落實省級和市縣配套資金。
自然科學基金培優項目建設方面,陜西將加大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銜接力度,對申報國家杰出青年科學基金、優秀青年科學基金進入最后評審階段但未獲立項的,直接給予50萬元和20萬元支持。
重大科技項目是創新驅動發展的“牛鼻子”。《財稅政策》對牽頭承擔國家科技重大專項和重點研發計劃的單位,省級按項目上年度實際國撥科研經費的10%支持項目研發團隊,單個項目支持不超過200萬元,每個單位支持不超過1000萬元,用于科技成果轉化和企業孵化。
強化企業創新主體地位
實施產業鏈關鍵核心技術攻關,根據項目實施進度,原則上按不超過項目研發投入總額的30%、給予不超過1000萬元補助。對在全國范圍內技術領先、產業化前景明確的給予不超過2000萬元補助。
鼓勵企業建立創新研發平臺,對認證為省級新型研發機構的給予不超過100萬元支持,鼓勵聯合建立共性技術研發平臺,對列入建設計劃的給予不超過1000萬元支持,支持制造業企業研發能力建設,對認定為省級制造業創新中心的給予1000萬元支持,認定為國家級制造業創新中心的給予5000萬元支持。
構建科技型企業梯度培育體系,大力支持“登高、升規、晉位、上市”四大工程。對首次認定的高新技術企業給予不超過20萬元獎補,對首次認定的省級“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給予每戶20萬元的一次性獎補,對首次認定的國家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給予每戶50萬元的一次性獎補;對隱形冠軍創新能力提升項目最高給予300萬元獎補。對通過擬上市科技企業培育立項的,給予企業“戶均”不超過100萬元科技項目支持。
加大人才引進支持力度
大力實施省級重大人才項目,對入選“三秦英才引進計劃”中秦創原人才引進專項的創新創業人才,給予100萬元生活資助經費;對入選的青年人才給予60萬元的生活資助經費及30萬元—100萬元科研經費補助。對“三秦英才特殊支持計劃”入選團隊給予最高400萬元補助。加強陜西省博士后創新創業園建設,連續3年每年給予100萬元經費支持。
加大高技能人才支持力度,對國家級高技能人才培訓基地分類分檔給予300萬元—700萬元一次性補助,省級高技能人才培訓基地給予200萬元一次性補助;對國家級技能大師工作室給予10萬元—30萬元一次性補助,省級技能大師工作室給予10萬元一次性補助。
充分發揮院士等高端人才作用,對院士承擔前瞻性基礎研究、重大技術攻關和成果轉化等,實行清單式管理,采取“一人一策”最高給予5000萬元經費資助,對取得重大技術成果,采取“一事一議”給予專項獎勵。
編輯: 吳佳蕊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