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連而至的好消息為西安航空高端密封技術有限公司總經理張延超的創業之路開了個好頭:7月,簽下第一筆訂單;8月初,在2023年中國創新創業大賽(陜西賽區)決賽中取得好成績,順利進入全國決賽。依托秦創原創新驅動平臺打造的創新生態體系,這家從事高端航空密封件研發生產的初創公司,以黑馬之姿跑上創新賽道。
“航空發動機、燃氣輪機等高速傳動裝備在苛刻運行條件下的密封技術,一直是掣肘我國相關高端裝備發展的關鍵難題。”張延超說。從攻讀博士學位到在西安理工大學任教,十余年間,他一直從事高溫高速動態密封技術領域的研究。
與中國航發、航天科工等多家行業龍頭企業的合作,讓張延超對科研成果的產業化應用充滿了信心。但是,創業背后很多未知的風險,讓他望而卻步。
自2021年開始,以“三項改革”為科技體制改革點火器,陜西著力破解成果轉化“不敢轉”“不想轉”“缺錢轉”的難題,全省75家“三項改革”試點高校院所應聲而動。兩年來,53205項科技成果實現單列管理,12973項成果正在實施轉化,高校院所科研人員累計創辦領辦企業832家。
張延超的顧慮逐漸打消,但是,到底該如何走出市場化的第一步?
在全省濃厚的創新創業氛圍下,張延超很快抓住了機遇。
在省教育廳主辦的第二屆陜西省高校科技成果遴選活動中,張延超的高端密封件項目從998個項目中脫穎而出,像一顆飽滿的種子靜待春風。
隨后,秦創原發展公司科技經紀人趙炎帶領團隊主動上門與張延超團隊進行多次溝通,從產業化角度對項目進行梳理,還提出“合伙人”計劃,用一站式科創服務換取部分項目股權。
在秦創原創新驅動平臺建設中,秦創原發展公司被賦予搭建秦創原創新生態體系市場化運營總平臺的使命。秦創原發展公司以秦創原“e站”為載體,通過探索實施“e起創”計劃、“合伙人”計劃等,不斷拓展科創服務的廣度和深度,為科創企業、科創產業的培育成長打造“熱帶雨林”體系。
在趙炎看來,科技經紀人的作用是整合各類資源,并以市場化的方式匹配給企業,節約企業收集信息的成本。
在科技經紀人團隊的幫助下,股權架構設計、商業計劃書編寫以及公司商標設計注冊等一系列問題迎刃而解。這份專業和真誠打動了張延超。今年2月,西安航空高端密封技術有限公司落戶秦創原,走出了從“書架”到“貨架”的關鍵一步。
“秦創原很好地解決了團隊搭建、工商財稅、知識產權等方面的問題,讓我們能把更多精力用在技術研發和成果轉化等技術領域,這樣的合伙人很靠譜。”張延超表示。
目前,秦創原發展公司已完成2044項高校成果遴選,聚合各類服務機構561家,上線科技金融產品143個,吸引入原創新主體4792家。
在幫助企業完成從0到1的突破之外,秦創原發展公司更是投入了“真金白銀”。為何要出資500萬元投資一家初創公司?“我們希望發揮秦創原發展公司國資國企探索創新機制試驗田作用,彌補市場化基金財務性、階段性投資的不足,專注‘投早投小投長投科技’的理念,在‘育種育苗’階段培育市場、建設市場,在‘成樹成林’階段退出市場,當好科技創新和產業發展的‘擺渡人’。”秦創原發展公司副總經理薛曉芹說。
不僅如此,秦創原發展公司還通過秦創原的資源鏈接能力,幫助西安航空高端密封技術有限公司引入行業龍頭企業陜西航空產業發展集團的投資。產業資本的進入,為公司的快速發展奠定了基礎。通過創新鏈、產業鏈、資金鏈的深度融合,公司在短短半年間快速發展壯大。
在秦創原的支持下,該公司已經明確了從航發產品測試、先進密封一體化研究到高端密封件產品研發生產的發展路線圖;成功開發出國內首套質量和性能可控的指尖密封產品、高精度快速低成本指尖密封和氣膜密封激光加工專用設備,公司將有望解決我國相關領域關鍵技術難題。張延超說:“目前,一期生產線正在建設中。今年我們預計實現1000萬元營收,到明年將達到3000萬元。”
在秦創原這片“生態雨林”中,越來越多的夢想生根發芽,科技對經濟社會的帶動作用更加凸顯。今年以來,全省入庫科技型中小企業13154家,是去年同期的1.53倍;技術合同成交額1704.78億元,較去年同期增長35.54%;科創板上市(過會)企業達15家,數量位居西部第二。
招引人才、調試新設備、對接市場……新的問題不斷,但是有“合伙人”肩并肩一起走,張延超很有安全感,充滿信心。“創業路上,我們一起。”趙炎的話,回蕩在他的耳邊。(記者 侯燕妮)
編輯: 陳戍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