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邊防官兵拔牙、補牙、潔牙、進行口腔健康科普,向基層軍醫和衛生士官傳授口腔診療技術,進行流行病學調查為后續科研積累第一手資料……
初夏時節,雪域高原仍寒風凜冽、冰雪未融??哲娷娽t大學口腔醫院抽調資深專家、護士、技術保障人員組成醫療隊,從古城西安奔赴南疆、西藏阿里等地開展口腔健康巡診服務。
39天,3萬余公里,16地32個單位。這些“冰山上的來客”頂風冒雪,一路過冰河、翻達坂,克服高原反應,輾轉西部邊陲多地,把最優質的口腔診療服務送到祖國邊防一線,把清澈的愛獻給邊防官兵。
邊關雪冷血卻熱
帕米爾高原,萬山之祖,酷寒之地。紅其拉甫邊防連就駐扎在這里,守衛著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國門——紅其拉甫口岸。駐地平均海拔4700多米,含氧量不足平原的一半,是名副其實的“生命禁區”。
空軍軍醫大學口腔醫院醫療隊一到駐地,立即展開工作:分診、潔牙、拍片、補牙、拔牙,一刻不停,為基層官兵最大程度解決口腔問題。
“高原地廣人稀,很多單位遠離醫院,官兵外出看病不方便,加之口腔衛生知識缺乏,許多人都存在智齒冠周炎、齲齒、牙周病、口腔黏膜病、牙齒外傷等口腔問題??谇患膊]有特效藥,只能通過潔牙、補牙、拔牙等牙科手段來治療。”口腔外科教授周宏志說。
“官兵守衛疆土不言苦,我們也不怕苦。”醫療隊隊員紛紛表示,要確保不漏一人,滿足官兵就醫需求。
在空氣稀薄的雪域高原,走同樣的路需要更多體力,做同樣的工作需要更多時間,再加上頭暈、心悸、氣短、惡心等高原反應,醫療隊隊員面臨巨大的考驗。
“像一個治療椅位的組裝,在平原地區只需要5分鐘,而在高原地區就得半個小時??谇恢委熓蔷毑僮鳎谄皆貐^做一個治療動作只需要3—5秒,而在高原地區就需要十幾秒。我們一邊吸氧,一邊工作,一天下來要治100多名戰士,是在醫院工作量的3倍以上。”牙周病科副教授馬志偉說。
影像醫學科醫生周翠主要負責影像拍攝、判讀和診斷報告書寫。連日來,除了吃飯、睡覺,她一直堅守在狹小的影像車里,幫助專家了解傷病員口腔狀況,提高診療的精確性和安全性。
“許多年輕戰士還是十八九歲的孩子,看到他們因長期缺氧而發紺的嘴唇、強烈的紫外線導致的雙頰粗糙和高原紅、因長期高原生活而顯露與實際年齡不相符的滄桑,我們十分敬佩。為他們做好衛勤保障,累并快樂著。”周翠說。
從內地到邊疆、從平原到高原,醫療隊一路巡診、一路接受洗禮。
在和田地區,空軍某旅戰士小張,左上前牙牙齦反復腫脹4年多,由于條件受限,不能及時就醫,已發展成根尖囊腫??谇活A防科主任軒昆接診后進行了全面檢查,在綜合醫療技術力量及硬件條件基礎上,為小張制訂了根管治療同期根尖囊腫刮治治療方案。
治療開始后,特診科醫生姜永一次性完成根管治療,軒昆完成翻瓣及囊腫刮治,隨后姜永進行根尖切除及倒預備、倒充填,最后完成植骨及縫合。整個過程醫、護、技密切配合,順利完成了醫療隊巡診以來在高原地區的首例根尖囊腫治療。
“根尖囊腫在平原地區醫院得分3次治療,手術難度較大。但是在高原營區,時間有限,為了盡量幫助戰士解除病痛,我們多學科配合,超常規操作,打了一個‘漂亮仗’。”軒昆說。
“醫療隊的專家技術真好!”“牙疼了3年多,終于治好了。”帶著邊防戰士的聲聲感謝,醫療隊隊員繼續萬里巡診之路。
留下一支“不走”的醫療隊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
“每年下部隊巡診的次數和時間有限,要從根本上解決問題,必須依托醫院的優質教育資源,向官兵進行口腔知識科普宣教,開展基層衛生士官技術幫帶,留下一支‘不走’的醫療隊,做好一線官兵口腔健康的守門人。”空軍軍醫大學口腔醫院院長陳發明說。
就這樣,在海拔5380米的神仙灣哨所,在美麗的獅泉河畔,利用巡診服務的休息時間,醫療隊隊員為基層軍醫和官兵開設了多堂口腔培訓課和科普講座,演示口腔治療操作,教正確刷牙方法,傳授口腔健康知識等內容,并與基層軍醫和官兵互留聯系方式,方便后續口腔問題咨詢和指導。
拔牙時發力點怎么找,器械怎么握持,復雜疑難病例如何處置……隊員手把手教,基層軍醫用心學。日常刷牙怎樣才算到位,牙外傷怎么處理,患了唇炎如何選擇藥膏……多次執行巡診任務的口腔預防科護士長韓冰將多年經驗和心得一一道出。
診療加上培訓,醫療隊隊員一天工作時間經常在10個小時以上。“高海拔雖然稀釋了空氣中的氧氣,卻不能稀釋我的工作熱情。”潔牙員陳青說。
在神仙灣哨所時,一位班長一直在現場做輔助工作,卻始終不肯潔牙,要把寶貴機會留給戰友。在陳青再三要求下,班長最后一個躺上治療椅。看著他牙齦充血、牙周炎癥狀嚴重,陳青一邊治療一邊為他講解口腔保健知識。
“潔牙完畢后,班長敬了個軍禮,說:‘謝謝您,潔完牙舒服多了。不是我們不愿意刷牙,而是有時候水不夠用。’”陳青雙眼濕潤了,“看著戰友真誠淳樸的眼神,一天的疲憊也煙消云散。”
陳發明介紹,近年來,醫療隊先后開辦口腔健康科普知識講座200余場,發放《軍人口腔保健手冊》《軍人口腔健康100問》30余萬份;醫院舉辦口腔診療技術專業培訓班17期,培訓基層部隊軍醫千余名,極大改善了基層部隊口腔醫生緊缺的現狀。
“下一步,醫院將加大干部代職力度,規范培訓流程,暢通線上問診渠道,幫助基層軍醫快速成長。”陳發明說。
清澈的愛 為了戰友
除了診療、培訓,巡診期間,醫療隊隊員還廣泛開展調研,了解官兵口腔健康實際需求,獲取應激應戰及特殊訓練條件下口腔流行病的第一手資料,為后續口腔醫學研究提供重要支撐。
“我們既是軍醫,也是科技工作者,應該發揮專業特長,為基層的戰友研發一些有針對性的口腔疾病治療產品。”帶著這樣的目標,白天巡診結束后,晚上睡在十幾個人的大通鋪上,醫療隊隊員還在進行技術討論。
以夜磨牙為例,這是基層官兵中的常見疾病,高原官兵尤為多發。專家判斷,這可能與精神壓力大、駐訓環境惡劣等因素有關。
“咬合板是治療夜磨牙的主要手段,睡覺時佩戴,既可阻斷自身牙齒的異常磨損,還可以放松頜面部肌肉和顳下頜關節。”顳下頜關節病科主任于世賓說。目前,于世賓團隊正在加快科研進度,推動遠程數字化咬合板落地基層一線。
包括咬合板在內,近年來,醫療隊根據高原特發性疾病一線調研結果,加大科研攻關力度,取得了一系列成果:高原護唇膏、便攜漱口“神器”口崩片、高原醫用液體治療儀、口服高氧液……這些產品均已用于一線,受到官兵好評和認可。
“口腔健康與全身健康密切相關。對人民軍醫而言,守護官兵健康,就是守護部隊戰斗力。作為全軍唯一的口腔??漆t院,我們希望充分發揮口腔醫療技術優勢和衛勤保障職能,把醫療服務送到基層一線,用實際行動為基層官兵口腔健康保駕護航。”空軍軍醫大學口腔醫院政委牛文光說。
據了解,除了此次赴西部邊陲基層部隊巡診服務,空軍軍醫大學口腔醫院今年還計劃派出四批醫療隊,分別奔赴祖國各地,預計總行程6萬余公里。今年是醫院第17年開展一線巡診服務。“高原行”“海疆行”“震區行”……這些年來,從演訓一線到邊防前線,哪里有需要,哪里就有空軍軍醫大學口腔醫院醫療隊的身影。
牛文光介紹,為使官兵得到最優質的口腔醫療保障,醫院先后研發了野戰口腔流動診療車、數字化口腔影像工藝車、野戰口腔診療方艙和保障方艙。巡診期間,醫療隊堅持發放調查問卷,為幾十萬名官兵建立了健康檔案,打造了軍人口腔數據管理平臺,可在線為基層官兵提供咨詢、科普、就診引導等服務。醫院還根據基層官兵口腔健康情況開展了“頜面戰創傷救治與修復重建”“智能化戰創傷模擬人”等20余項軍事醫學課題研究,有效提升了我軍口腔衛勤保障能力和官兵口腔健康水平。
“戰友守衛祖國,我們守護戰友。”這是醫療隊隊員共同的心聲和目標。萬里巡診之路,仍在繼續。(記者 霍強)
編輯: 陳戍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