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館豐富多彩的活動吸引了不少參觀群眾。
新潮的文創產品、地域特色鮮明的非遺商品、獨具風情的民俗文化表演、奇妙的數字科技……第十屆中國西部文化產業博覽會與2023西安絲綢之路國際旅游博覽會各大展館特色鮮明,創意飛揚。
8月18日,展會第二天,各展館人群熙熙攘攘,熱鬧非凡。交流合作館匯集了來自全國21家省級參展單位、11家地市區縣參展單位以及20多家境外展團,既有中華文化的廣博,也有中亞的神秘和歐洲的風情。貴州展區以扎染布藝營造出清新雅致的風格,凸顯非遺文化特色,打造“山地公園、多彩貴州”形象。吉爾吉斯斯坦展區采用半環形設計,墻上集中呈現了吉爾吉斯斯坦的美景,令人神往。
在集中展示陜西各地文化產業發展成果、重點文旅項目、美麗宜居示范村等內容的產業成果館,觀眾爭相感受陜西眾多景點和文旅項目的風采。主打“互動式+沉浸式”體驗的寶雞展區人頭攢動,成為產業成果館的一大亮點。《何以中國》《天地社火》等特色演藝展現了寶雞獨特的地域吸引力和深厚的文化底蘊,吸引不少觀眾圍觀。“寶雞準備了鳳翔泥塑、西秦刺繡、馬勺臉譜、西府剪紙、寶雞搟面皮等10余類60余種文旅商品、民間工藝美術品和特色美食,編排了《歷史的回響》《大秦關山》《你好,寶雞》等近20個以周風秦韻、非遺傳承、景區演藝為內容的文化展演節目,通過‘實物展示+文藝展演+現場推介+觀眾互動’的形式,向國內外參展商和游客展示寶雞文化底蘊之厚、物產之豐和自然之美。”寶雞市文旅局二級調研員王光友告訴記者。
數字文化館設“文化+數字”展區、廣播電視和網絡視聽展區、新聞出版展區、博物館及文化遺產保護展區、數字互動娛樂展區5個展區,全面展示文化數字化發展成果、文物保護與活化利用成果、泛娛樂產業成果等。陜西新華出版傳媒集團、陜文投集團、陜西演藝集團、陜旅集團、西影集團等展區設計各具特色。陜文投集團展區展示了文旅融合、文化影視、文創藝術、文化科技等文化產業領域的創新成果,多個文旅精品項目集中亮相。在這個展區里,一幅幅圖片引人入勝:延安1938、紅秀《延安 延安》、照金紅色旅游名鎮,讓紅色記憶煥發時代光芒;韓城古城史記文化街區、統萬城國家考古遺址公園根植歷史文化沃土,探索現代表達;安康瀛湖生態旅游景區,一幅“畫里瀛湖 夢中水鄉”的自然生態畫卷在游客面前徐徐展開。
在文化創意館,水墨山水帳幔與山水形狀的展墻形成多層次呼應的設計,營造出淡遠雅致的氛圍,配合工藝藏品展示,藝術氛圍濃厚。蘇陜合作非遺產品和非遺文化活態展示讓觀眾感受到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魅力。瓦當博物館展區前,圍滿了體驗瓦當紋飾拓印的市民。不同年代的瓦當有著不一樣的“表情”,儼然古代人物的“表情包”,以它為原型制作的瓦當書簽等文創產品很受歡迎。
古琴展位是文化創意館頗受歡迎的區域,各色或古樸或華貴的古琴吸引了觀眾的眼球。古琴制作技藝傳承人謝雙戌告訴記者,斫琴是一項古老的手工技藝,古琴制作涉及選材、雕琢、校音、調試、大漆等一系列技藝。斫琴師不僅是木匠,還要懂得樂理等知識。一床古琴的制作耗時1年到3年不等。“文博會為我們提供了非常好的宣傳展示平臺,讓更多人了解古琴,并通過古琴更加深入了解中國古代文化。”謝雙戌說。(記者 李衛 文/圖)
編輯: 陳戍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