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實習記者 秦瑤 首席記者 李榮)8月31日,記者從省政府新聞辦舉行的“貫徹二十大精神深化‘三個年’活動奮力譜寫陜西高質量發展新篇章”系列新聞發布會上獲悉,我省組織各市(區)積極申報2023年中央大氣、水、土壤污染防治和農村環境綜合整治項目,目前共有72個項目納入中央生態環境資金項目儲備庫;組織申報生態環境導向開發模式(EOD)項目,目前共有7個項目已通過評審,納入生態環保金融支持項目儲備庫。
高站位謀劃推進高質量項目建設
“今年以來,我們共批復建設項目環境影響報告書(表)項目41個,審批時間比法定時間壓縮60%以上。”省生態環境廳副廳長郝彥偉介紹,在完善項目環評臺賬管理機制上,成立全省重點項目環評審批服務工作專班,征集2023年需生態環境部及省生態環境廳支持的重大項目99個,建立重點項目臺賬,定期調度環評審批進展情況。暢通項目環評綠色通道,實行項目環評即受理即評估、評估審查同步、不見面審批,最大限度推進項目審批。
今年以來,我省嚴守環保法律法規和政策要求,針對關中大氣污染治理,落實《陜西省大氣污染治理專項行動方案(2023—2027年)》,將環保績效等級納入重點區域重點行業新、改、擴建項目環評管理,從源頭推動大氣環境質量改善。鞏固重點行業碳排放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試點成果,在鋼鐵焦化、現代煤化工、石化、火電等4個行業將碳排放納入環評管理。
全力強化項目環評全過程保障,落實生態環境分區管控制度,充分利用陜西省“三線一單”數據管理平臺,為企業項目準入前期研判和公眾環境咨詢提供智能化服務近4000次。
同時,我省積極開展2023年生態環境分區管控成果動態更新工作,通過落實《全國國土空間規劃綱要(2021-2035)》和國家“十四五”生態環境保護相關規劃中關于生態保護紅線、環境質量底線、資源利用上線的最新要求,進一步提升生態環境分區管控成果的時效性和針對性,更好地構建全省生態環境保護格局。目前,已完成省級15個部門和各市(區)552項基礎資料收集梳理工作。
多措并舉持續優化營商環境
“堅持深化生態環境領域審批許可‘放管服’改革,聚焦企業法人全生命周期服務,以服務企業、服務群眾為導向,積極助力打造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郝彥偉說,我省制定印發了《深入推進營商環境突破年實施意見》,提出5大項20條具體措施,每月調度工作進展,定期開展形勢分析,落實合法性審查和公平競爭審查制度,切實保障市場主體公平競爭的良好環境。
在加強法制審核、提高監督質量方面,將生態環境保護領域的行政許可、行政處罰、行政強制、行政征收征用和行政檢查納入法治審核范圍,今年共對75件執法事項進行了法制審核,執法質量不斷提升。今年以來,省生態環境廳共對14個行政規范性文件和重大行政決策進行合法性審核,為市場主體營造良好的營商環境。
今年以來,省生態環境廳積極助企紓困解難,主動為57家煤礦企業發放保供煤礦環評審批服務單,推動煤炭行業優質產能釋放。組織對陜西化工集團有限公司以及渭化、陜化、蒲化、陜焦等省內部分重點化工生產現場,對主要負責人和安全環保部門負責人進行生態環境法律法規宣講,幫助企業厘清生態環境法律責任,有效化解重點領域風險,推動企業實現綠色發展。組織各市(區)對499家第三方環境監測機構進行監測數據質量管理法律責任培訓;開展“送法入企”活動1100余次;開展進社區、進學校等普法“六進”活動380余場,推動企業和公眾不斷增強生態環境保護意識。
編輯: 孫璐瑩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