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實習記者 馮倩楠 記者 趙婧
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數據顯示,我省常住人口中,65歲以上人口526.66萬,占全省常住人口的13.32%,占比提高了4.79個百分點,我省老齡化程度加深,老年人健康服務需求日益增加。
9月16日,2023西安國際養老產業博覽會醫養結合與康養旅居創新發展論壇在西安國際會展中心舉行。與會專家圍繞醫養結合、康養旅居兩個領域,碰撞、閃耀新思想,助力養老產業創新發展。
論壇現場,國家老年疾病臨床醫學研究中心主任范利對我國老年醫學發展作了深入探討。在她看來,要構建適合我國國情的新型康養模式,應由民政部和衛健委合力進行頂層設計,促進醫療機構與康養機構深度合作,通過醫療養老一體化促進養老產業發展。
“要從傳統的醫生患者模式向多學科專家、疾控人員、個案管理師、家屬共同管理老年患者的模式轉變。”針對老年人健康管理,范利認為,應構建健康教育、預防保健、疾病診療、康復治理、長期照護、安定療護六位一體的服務體系。
2022年,國家衛健委、國家發改委、民政部等11個部門聯合發布《關于進一步推進醫養結合發展的指導意見》,提出六方面意見、15項舉措推進醫養結合。
中國老年醫學學會副會長楊庭樹認為,醫養結合發展應遵循15項舉措,建設標準化服務。“設備是否符合標準?醫療設置是否符合規范?人員配置是否符合要求?醫療、養老服務內容是否齊全?服務質量如何監控……”楊庭樹逐項進行分析。
就創建全國醫養結合示范省(區、市)、示范縣(市、區)和示范機構工作,楊庭樹建議,政府應充分發揮政策、支撐、管理、監督等方面職能,整合社會各方資源,真正實現融合養老。
針對我國照護機構長期嚴重短缺的情況,北京老年醫院原院長、中國老年醫學學會副會長陳崢建議,應大力發展老年退休社區、老年公寓、養老院、護理院、臨終關懷院、可持續照護退休社區等機構。
除了醫養結合,康養旅居則是論壇另一重要話題。
黃龍縣位于延安市東南緣,是國家重點生態功能區和全國八大防護林區之一,森林覆蓋率87%,林草覆蓋率高達92%,素有陜西的“一葉肺”和“天然氧吧”之稱。
“行走在黃龍,就是一次養顏洗肺、精心健康的康養之旅。”黃龍縣副縣長楊檸薌介紹說,近年來,黃龍縣立足生態資源稟賦,建成森林康養基地、康養園區等康養度假景區12處,開發了自然生態演繹、果蔬采摘等觀賞、體驗點,推進森林徒步、垂釣等精品體育賽事,培育了核桃、蜂蜜、連翹茶、菊花茶等旅居養老產品,著力打造“慢城黃龍”康養品牌。
康養產業市場潛力巨大,不乏實踐者,但是不少養老機構普遍處于虧損狀態。
“企業在運營康養項目時要注意什么?”綠城康養集團總經理姜慧認為,要跟著國家大政方針走、讓投資有回報、滿足住戶需求和期待,這三者缺一不可。
作為醫療和養老產業的實踐者和推動者,姜慧建議,康養企業應壯大自己的核心運營能力,在標準化管理、服務體系、智能化平臺、專業人才多路徑培養上下功夫。“未來不是‘養老’,而是‘享老’。”姜慧說。
編輯: 張潔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