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記者 殷博華
教師是立教之本、興教之源。加強師資隊伍建設,提高師資隊伍素質,是深化教育改革、推進教育強國建設的根基所在。今年7月,教育部印發《關于實施國家優秀中小學教師培養計劃的意見》,著力加強師資力量培育,夯實立教之本。
近年來,我省也相繼出臺了《陜西省新時代基礎教育強師計劃實施方案》《關于全面深化新時代教師隊伍建設改革的實施意見》等措施,推進全省師資隊伍建設。雖然取得顯著成效,但與許多家長的期許還有一定差距,依然有諸多問題亟待解決。
“對于年輕教師而言,存在教學經驗不足、理論積累不夠等問題,而教學經驗豐富的老教師,在授課時又往往缺乏創新。”近日,市民胡女士向記者說起自己的感受。
胡女士的兒子今年上4年級,就讀于西安市高新區一所重點小學,孩子告訴她,自己最喜歡上的就是年輕老師的課,有趣且豐富,而老教師的課則略顯枯燥。但胡女士也發現,雖然年輕教師更受學生歡迎,但老教師所授的科目,孩子筆記上的知識點記得更為詳細,重點也劃分得更明確。她希望教育部門能夠制定一套更科學的教師培養方案。
“在師資隊伍建設上,政府部門應根據教師的年齡、教學年限等情況,設定不同的培養方案。”省政協委員、西安梁家灘國際學校校長劉莉說,目前,在中小學教師培養上,大都從宏觀出發,培訓課程千篇一律,如教師素質、理論功底、教學方式等,并沒有針對教師實質教學情況開設相應的培訓課程。
劉莉建議,中小學校應對所有任課教師每周、每月、每學期的教育教學活動進行跟蹤評估和指導,詳細了解每位任課老師的教學優勢和不足。針對年輕教師理論不足、教學經驗少等問題,學校可傳承師徒結對“傳幫帶”的培養模式,以旁聽課程、教學交流等形式,讓老教師不斷在日常工作中引導年輕教師進步。就老教師創新不夠等問題,學校可邀請前沿專家,從思維、教學模式、授課理念等方面進行專題培訓,幫助老教師進行課堂教學變革,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在提升教學質量的同時,增強教師素養也極為重要。”省政協委員、西安電子科技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副院長謝永平說,近年來,隨著教育部門在教師培養上不斷規范化、標準化、嚴格化,教師整體素質得到了極大提升,但在教師責任感培養上還需加強。
謝永平在調研中發現,部分教師仍存在責任心不強的現象,尤其是年輕教師。據部分家長反映,隨著多媒體技術的不斷發展,一些年輕教師在教學中過度依賴多媒體,對知識點的劃分不詳細,對學生的學習情況掌握不全面。其次,在期中、期末等考試后,未主動幫助學生找到失分點和知識缺漏,且把大部分監督、輔導的責任推給家長,這讓部分工作忙、學歷低的家長很尷尬。
謝永平建議,教育部門應出臺相應考核和培養機制,強化教師責任意識和綜合素質,對未達標的教師給予相應批評和處罰,鼓勵學生、家長給老師打分,讓教師更容易看到自身的不足。此外,鼓勵教師開展家訪、與學生談心等工作,讓教師更熟悉學生成長環境、心理健康、學習等情況,以便幫助學生更好成長。
省政協委員、西安科技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院長張濤表示,目前鄉鎮學校普遍存在任課教師不足、教學水平有待提升等問題,加強中小學教師隊伍建設,應把工作重點放在基層鄉鎮。
張濤建議,政府應大力推進鄉村學校全科教師“訂單式”培養,可以借鑒城市教師培養方式,根據實際情況認清短板、發現不足。同時,省、市財政部門應加大對鄉村學校的財政投入力度,讓學校有充足的資金開展教師培訓工作。此外,還應提高鄉村教師待遇,讓基層教師留得安心、干得舒心,避免人才流失。
編輯: 張潔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