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西安2月15日電(記者鄭昕、蔡馨逸)這個春節,古都西安游人如織,城墻上、公園里、人們手中的各色國風花燈競相“綻放”,為城市換上新春“限定皮膚”。
“快來看牛郎織女鵲橋相會”“原來龍生九子長這樣”……夜幕降臨,在西安市西咸新區灃東新城的昆明池·七夕公園,游客徜徉在國潮花燈中,歡笑聲與驚嘆聲交織。
這場在今年春節期間首次舉辦的古風花燈節,每日觀眾數量屢創新高。在不少充滿中國風和科技感的作品前,人們排隊拍照合影,璀璨燈火也將不遠處的昆明池水映照出別樣光彩。
游客在昆明池·七夕公園巨龍花燈下游覽拍攝。新華社記者 鄭昕 攝
草坪上的鯤鵬花燈、漢韻宮燈,樹林里的熊貓花燈……不同主題的展區讓觀眾大飽眼福。“花燈節是公園新春嘉年華系列活動的一大亮點,突出了昆明池水資源優勢與傳統中國龍元素主題的結合。”昆明池·七夕公園工作人員王妮表示,園方今年圍繞新春習俗與龍年元素,以賞花燈、逛市集、嘗美食、享民俗、潮游戲為主線,打造具有濃濃煙火氣的多元消費場景,帶給游客沉浸式的享受。
身著漢服的兒童在昆明池·七夕公園拍照留念。新華社記者 鄭昕 攝
如果說昆明池燈會詮釋了“水不在深,有龍則靈”,那么數公里外的詩經里國風潮尚嘉年華則是用創意景觀將詩經意境做了具象化展示。春節期間,詩經里小鎮展出的數十組主題花燈,與“詩經故事”互動光影秀、詩經原創音樂劇《關雎》、國風舞蹈《灃河伊人》等演出相輔相成,滿足了人們夜間游覽需求。
西安詩經里文化產業發展有限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潘琳告訴記者,春節期間,這里稱得上一步一演藝、處處多風情,用現代的表達方式來彰顯傳統的文化底蘊。咸陽游客劉芳莉一家五口來到詩經里,她說,以前新春賞燈要到西安城墻、大唐芙蓉園,現在選擇更多了,可以帶著孩子多看幾場。
西安城墻新春燈會現場(無人機照片)。 新華社記者 劉瀟 攝
西安市文化和旅游局國內交流推廣處處長謝紅告訴記者,今年“西安年·最中國”新春文化旅游活動在梳理全市文旅資源后,首次劃分出七個片區,形成各具特色、優勢互補、覆蓋全城的布局,一改以往客流過于集中在大唐不夜城等少數點位的情況,形成多核引領、全域聯動的節慶空間布局,廣泛提供新場景、新玩法、新體驗。
新春期間,古都燈會的“老牌選手”們也紛紛用聲光電效果包裝下的國潮花燈迎接各地游客。已舉辦到第37屆的西安城墻新春燈會用37條神采飛揚的中國龍帶來“龍馬精神”的祝福;大唐芙蓉園新春大潮會的45組花燈營造出“景中賞燈、燈中有景、燈景相依”的沉浸式體驗;大明宮國家遺址公園內的《絲路長安》《禮儀華夏》《國色天香》巨型燈組展現出唐王朝的壯觀威儀……文韻綿長的千年古都,以國風為最大亮點,向全國、全球游客發出盛情邀約。
西安大唐芙蓉園的花燈(無人機照片)。 新華社記者 邵瑞 攝
編輯: 孫璐瑩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