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記者 滿淑涵 文/圖
“推廣老年助餐和就近醫療服務,大力發展銀發經濟。”聽到這里,戈養年迅速拿筆勾出來,畫了一個感嘆號。
1月26日上午,省十四屆人大二次會議開幕,500多名委員列席會議,聽取省長趙剛所作的政府工作報告。
養老是民生之要。對此,省政協委員、省民政廳副廳長戈養年有一肚子話要說。
戈養年委員
日前,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發展銀發經濟增進老年人福祉的意見》,從民生事業、產品供給、潛力產業、優化環境等方面,為老齡經濟規劃頂層設計。這是我國首個以“銀發經濟”命名的政策文件。未來,國家將著力培育高精尖產品和高品質服務模式,讓老年人共享發展成果,安享幸福晚年。
由此預示著銀發經濟將加快發展,催生更多新領域、新賽道。
陜西如何乘風搶跑、贏得先機?
戈養年帶來一條消息頗為振奮人心:根據國家政策,將在京津冀、長三角、粵港澳大灣區、成渝等區域規劃布局10個左右高水平銀發經濟產業園區。“陜西正在積極申報國家‘一帶一路’銀發經濟產業園建設,并爭取民政部支持,搶抓銀發經濟機遇,落實‘中國-中亞峰會’成果,目前我們已面向全球開展招商工作,松下、華為還有佰美基因、美年大健康等企業已完成前期接洽,進入下一步對接。”
面對銀發經濟新風口,陜西如何迎風而上有所作為?
戈養年細細分析陜西產業基礎:初步形成了以養老服務為核心,以醫療器械、食品藥品、智能軟件等為主的上游產業,以提供各類養老服務為主的中游產業,以老年群體及相關營銷平臺為主的下游產業。“根據數據測算,2022年陜西養老市場規模已超1100億元,預計到2028年或將達到3300億元,銀發經濟大可作為陜西萬億級產業儲備產業。”
此外,陜西雄厚的科教實力也為銀發經濟蓄勢儲能。戈養年表示,可依托西安交通大學康復輔具專業成立西部康復輔助器具研發中心;發揮西安電子科技大學長者智能穿戴設備研發優勢,實現從樣品到產品再到商品的有效轉化;立足西北建筑設計院和西安建筑科學大學建筑設計特色,推動孵化一批適老化改造、無障礙環境建設中小企業,打造示范項目。
陜西著力謀劃的國家“一帶一路”銀發經濟產業園長啥樣?
戈養年介紹,立足陜西、帶動西北、輻射西部、聯通中亞,產業園主要規劃國際養老產業技術指導中心、國家級老年能力評估中心、西部康養產業研究中心、西部養老產業孵化中心、“一帶一路”康養產業展示中心、國家養老品牌賽事中心、“一帶一路”養老產業論壇等。“我們力爭每年孵化打造10個助餐品牌、5個智慧養老品牌、5個助醫助浴助行品牌,培育10個具有一定規模的養老產業集團。”
供給側跑起來,需求側怎樣跟上?
戈養年認為,低齡活力老人普遍文化水平高、經濟條件好、消費觀念新,同時還重品質、重體驗、重品牌。這一人群將對銀發經濟發展帶來巨大的增量需求。“因此,我們當下亟需做優產品和服務,讓老年人愿意走出去享受生活、參與社會。當然,全社會養老理念轉變更新,還需要每個人努力一點,一同來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
編輯: 意楊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