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記者 白瑤 實習記者 馮倩楠
今年開年,在“爾濱”爆火的帶動下,全國文旅開始了各種“卷活”,西安文旅也不例外,金甲騎士變裝、大雪后西安變長安等視頻成功圈粉不少游客……近些年,西安文旅市場強勁復蘇,在緊追潮流之風的同時,如何實現文旅產業新突破,向著文旅產業高質量發展新高峰“沖鋒”,是西安文旅的一道現實考題。
在剛剛閉幕的西安市兩會上,聚焦文旅產業發展,委員們紛紛把脈支招。
借助數字技術,西安不斷拓展文旅新業態,如西安城墻打造了“無人機+VR沉浸式”體驗,為游客帶來“空中覽古城”的新奇體驗;大唐芙蓉園推出沉浸式演藝項目,讓數字化成為推動文旅產業高質量發展的突破口。
“以數字技術賦能文旅產業發展,是拓展文旅融合空間、加快文旅產業供應鏈和生態鏈轉型升級、增強產業抗風險能力的重要路徑與必然趨勢。”長期致力于文旅研究的崔琰委員建議,相關部門應加強對文旅產業與數字技術融合的引導和支持,建立健全政策機制,鼓勵企業加大研發投入力度,提升文旅產業整體數字化水平,完善數字文旅產業頂層規劃設計,出臺具有操作性的金融財稅、行業規范與技術標準等配套政策,強化數字文旅市場監管,開展產學研用合作,培養一批數字文旅人才,助力文旅產業高質量發展。
“文旅產業必須順應數字化發展趨勢,擁抱數字化技術,才能更好滿足游客個性化和市場多元化需求。”作為文化科技公司負責人,杜琳委員建議,應利用人工智能和大數據技術,將線上平臺與線下體驗相結合,實現游覽前線上種草、景點漫游,游覽中全息講解、元空間導覽、元空間尋寶,游覽后獲取數字文創、元空間拍攝打卡、分享傳播,為游客提供全鏈條、互動式的文旅服務,并將元宇宙元素融入景區體驗中,讓游客在虛擬空間中參觀古代建筑、觀看歷史場景、觀賞樂舞表演,進一步豐富文旅體驗。
“還可以依托數字技術創新商業模式,利用線上線下、沉浸體驗與消費黏性聯動等文商旅多元聯動機制,打造以二銷收益、廣告收益、衍生收益和其他業態收益為主的全新文旅商業模式。”杜琳說。
老鋼廠創意設計產業園、量子晨商區、大華1935……在西安,一批工業遺產轉型為文化園區,它們不僅見證了工業發展與城市變遷,還被重新賦予了旅游價值。
“西安應在工業旅游上細致研究,在提高發展意識、豐富特色承載、做足商業閉環上下功夫。”王小玲委員建議,相關部門應統籌全市范圍的工業旅游資源,注冊獨立公司進行工業旅游資源品牌一體化和專業化運營,將工業旅游納入全市文旅營銷宣傳體系。應保護利用傳統企業老廠房、老設備等工業遺存,打造一批可供參觀學習的現代化工業企業,探索開發“工業+文旅”新業態,形成旅游產業鏈,興建工業博物館,為群眾帶來嶄新的文旅科普體驗,進一步激活西安文旅活力。
城中村是城市化進程中的歷史產物,在經過多年的改造提升后,城中村還留下了什么?帶著這個疑問,姚雄博委員走訪后發現,目前在城市建設和改造中,對城中村文化的挖掘較少。
“城中村既是經濟載體,也是城市發展印記和傳統民俗文化的集中體現,作為地域文化的一部分,理當成為城市文旅產業的重要內容。”姚雄博建議,針對不同城中村的特點,建設各具特色的村史館,挖掘典型案例,展示其獨特文化魅力,在活躍居民文化生活、保留時代印記的同時,打造專屬于村史館的精品文化旅游線路,展示城市文化活力,讓村史館成為游客觀光旅游新的打卡點,為西安文旅產業增色、為城市發展添彩。
近年來,西安市大力促進“農文旅”融合發展,挖掘農村生態、農業、文化等優勢,培育鄉村旅游新業態,為鄉村發展注入新動力。
“目前,農旅產業還存在規劃統籌不夠、政策引導不強、個性特色不足、產品附加值低等問題。”沙清華委員認為,應編制農文旅發展規劃,明確空間布局、建設重點和主要任務,鼓勵通過注冊鄉村旅游投資開發公司、組建鄉村旅游合作社、村民入股等方式整村連片發展農旅產業,并圍繞“慢生活、家服務”等元素,評選一批高品質農文旅項目,形成類型多樣、特色各異、檔次互補的農旅發展格局。
沙清華建議,吸引具有國內外影響力的品牌企業運營農文旅大項目,依托西安市不同區縣的資源稟賦,打造各具特色的農文旅產品,建立智慧旅游體系,對農文旅進行大數據分析,并基于此制定更為精準的旅游產品,吸引游客多次前來旅游觀光。
編輯: 張潔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