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首席記者 李榮)3月11日,省綠化委員會辦公室發布《2023年陜西國土綠化公報》。2023年,我省全面推進“互聯網+全民義務植樹”,全年超905萬人次累計栽植各類苗木4670萬余株。我省全年完成營造林522.79萬畝、種草改良33.82萬畝,治理沙化土地94.9萬畝。
科學綠化扎實推進。實現造林種草、油茶生產等國土綠化任務落地上圖、精準管理,建立林業、自然資源部門造林落地上圖圖斑聯合會審制度,堅決杜絕違規占用耕地綠化造林。全年完成營造林522.79萬畝,其中,人工造林89.92萬畝,飛播造林30.95萬畝,封山育林198.05萬畝,退化林修復167.76萬畝,森林撫育36.11萬畝,造林面積居全國前列。
黃河“幾字彎”攻堅戰全面啟動。制定《陜西省荒漠化綜合防治和黃河“幾字彎”攻堅戰行動方案》,全省68個縣被納入新“三北”工程區,其中35個縣被納入全國黃河“幾字彎”攻堅戰核心攻堅區,謀劃儲備“三北”工程六期第一批項目37個。
深入推進重點生態工程建設。2023年完成陜北、渭北地區和秦嶺南麓重點區域生態保護和修復項目建設任務248.14萬畝,下達秦嶺地區、巴山區域和黃河流域歷史遺留礦山生態修復項目計劃2.6萬畝,完成沿黃防護林提質增效和高質量發展工程建設65.82萬畝,新增水土流失治理面積4200平方公里,建設生態清潔小流域21條。
綠化質量穩步提高。全面落實《陜西省天然林保護修復條例》,全省9585.08萬畝天然林得到有效保護。完成國家儲備林人工林集約栽培和現有林改培建設任務3.79萬畝。建設陜西紅豆杉、宜川白皮松種質資源庫,審定通過林木良種和草品種29個。全年生產林木種子315.4萬公斤、穗條2282萬條、苗木17.3億株,人工造林良種使用率超70%。13個“百萬畝綠色碳庫”試點示范項目完成建設任務10.76萬畝。咸陽市全面啟動“全國林業碳匯試點市”建設,在全省率先上線運行“秦碳原”咸陽林業碳普惠平臺,“以林業碳匯‘344’模式探索區域碳中和路徑”經驗做法入選“2023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案例”。
資源管護成效顯著。省總林長帶頭巡林,全年各級林長巡林8.5萬余次,研究解決重難點問題896個。全面完成國家林草生態綜合監測任務,在全國率先出臺新的草原植被恢復費征收標準,全面啟動草原征占用審核審批工作,開展封山禁牧明察暗訪和專項整治,扎實開展涉林違法違規問題查處整改,全省違法面積同比下降超80%。建立秦嶺國有林區防火隊伍57支,全省森林草原火災次數、受害面積同比分別下降44%、90%,秦嶺林區森林火災受害面積同比下降78%,再創歷史新低。
綠色惠民加速發展。主動融入鄉村振興大局,全年林業產業總產值超1700億元。修訂印發《陜西省森林生態效益補償資金兌付辦法》,兌付森林生態效益補償資金8.09億元、新一輪退耕還林還草補助資金8.75億元、森林保險理賠資金4488萬元。選(續)聘脫貧人口生態護林員50181名,發放勞務補助3.12億元,帶動全省5萬余戶18萬余名脫貧群眾穩定增收。全年落實中央和省級林業投資80.02億元,保障國土綠化行動順利實施。陜西省“生態云”感知系統正式上線運行,初步構建信息互聯互通、數據共享共用、業務云上辦理、實時安全高效的全省林業現代化應用體系。廣泛開展青少年進森林、生態文明教育進校園、專題研學等自然教育活動,全年參與人數超10萬人次。新建自然教育基地28個,全省基地總數達到95個,實現地市全覆蓋。
編輯: 孫璐瑩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