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青年興則國家興,青年強則國家強。”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青年工作,多次到高校考察調研,多次同青年代表座談、與青年通信,鼓勵青年不負韶華奮斗逐夢,對青年一代寄予厚望。
青春由磨礪而出彩,人生因奮斗而升華。新時代的青年一代始終牢記總書記的諄諄教誨,不負韶華,不負時代,不負人民,以奮斗姿態追逐夢想,在各自崗位和領域書寫精彩人生,激揚青春風采。正值五四青年節之際,讓我們一起走近他們,聆聽他們的青春故事,感受青春力量。
劉寶 記者 李榮 攝
□ 記者 李榮
5月1日,“五一”假期第一天。雖已是下午4點,但劉寶在回家之前還是再次到村里轉了轉,“打算把村里的撂荒地利用起來,做土地認領和共享菜園,這樣也能增加村民收入。”
2021年7月,山陽縣委辦公室干部劉寶來到王莊村擔任駐村第一書記。白天入戶調查,與群眾面對面溝通,詳細了解村情實際;晚上總結梳理,針對當前難題理清思路,科學規劃未來發展方向。在剛駐村的20多天里,劉寶就摸清了村情戶情,對下一步產業發展、群眾增收等工作有了新的思路。
促進農民增收,關鍵在發展產業。2022年,為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結合村情實際,王莊村開始規模化種植、連片式發展香菇產業。
“最近正是出菇階段,你看,有的菌棒已經冒出了小香菇,菌袋主要銷往周邊縣區和山西、甘肅等省份。”站在全自動恒溫養菌室,劉寶說,食用菌見效快、效益穩,是村民增收致富的重要渠道。目前,村上已爭取蘇陜協作到位資金500萬元,建成全自動香菇菌棒生產線一條,從自動裝袋、高溫滅雜菌、凈化栽種到恒溫養菌實現了全自動化,年產香菇菌棒500萬袋,產值2500萬元,村集體經濟收入45萬余元。
走在村間道路上,隨處可見村民家門口的香菇棚,智能化管理系統一應俱全,科技范十足,這也是王莊村發展庭院經濟強農帶農的又一項重要工作。
“這個是智能化香菇棚,安裝有智能噴淋、遮陽、溫濕度監測設備,合作社實時對農戶的小棚進行檢測,農戶每天只需將成熟的香菇進行采摘,賣給合作社即可實現變現。”劉寶說,村上以庭院經濟為載體,以產業入戶為主體,利用村民房前屋后閑置土地種植大棚香菇,與群眾簽訂入股分紅合作協議,結實利益聯結鏈條,提高群眾經營性收入。截至目前,王莊村發展到戶食用菌大棚200余個,每戶種植香菇300袋,戶均增收3000元以上。
王莊村土壤肥沃、光照充足,種植中藥材有著得天獨厚的條件。2022年,王莊村將中藥材產業作為第二大產業重點培育,探索推行“支部+合作社+村集體經濟+農戶”產業發展模式,帶領農民種植蒼術、連翹等中藥材。
“我沒錢買種子”“我不會種,更不懂技術”“種好了賣給誰”……在向農戶宣傳中藥材種植政策時,這些是村民問劉寶最多的問題。為打消農戶顧慮,劉寶帶領其他村干部和駐村工作隊隊員反復向村民做工作,鼓勵大家種植中藥材,村上免費提供藥材種苗和技術指導,并與三家藥材公司簽訂合作協議統一收購,徹底解決了藥材銷售問題。
“只要把政策給村民講清楚,大家都是支持的。”劉寶說,第一年種植非常成功,出苗率達到95%以上,隨后就有許多村民陸續加入。截至目前,全村種植蒼術650畝、連翹505畝,年產值400萬元,實現了群眾穩定增收。
“產品有了,關鍵是要賣出去。”2022年8月,在劉寶的推動下,村里建起了聯農帶農展播中心。走進展播中心,木耳、香菇、金銀花、羊肚菌等農副產品擺滿了整個貨架。
“我們把全村所有的農產品進行統一回收,通過統一品牌、包裝,以‘線上+線下’聯動模式解決產品銷售問題。”劉寶說,線下以干部“以買代幫”、商店超市代銷等方式進行銷售,線上利用展播中心,邀請當地網紅進行直播帶貨,不斷暢通農特產品網上外銷渠道,徹底解決了產品銷售難題。
如今的王莊村,產業穩步發展,環境面貌煥然一新,多次代表山陽縣迎接國家和省、市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工作檢查,劉寶也連續三年被山陽縣評為優秀駐村第一書記,榮獲2022年度全省定點幫扶工作先進個人。
“駐村雖然辛苦,但接下了組織交予的任務,就要認真干,真心實意為村民辦實事。”看著地里的蒼術苗,劉寶說,奮斗的青春最美麗,只有扎根在人民需要的地方,用平凡的工作綻放出不平凡的光彩,青春才能綻放絢麗之花。
編輯: 張潔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