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4月至7月是國寶朱鹮的繁育季節。6月13日,陜西省石泉縣城關鎮絲銀壩村草池灣朱鹮棲息地,10余只剛離巢的小朱鹮在朱鹮媽媽帶領下,在稻田里悠然覓食、學飛。近年來,石泉縣持續加強朱鹮保護,劃定了7個朱鹮保護區,聘請巡護員對朱鹮進行常態化保護。經過新一輪繁育,朱鹮家族有望達到200只。
在絲銀壩村草池灣,許多大樹上都有朱鹮筑的巢。“朱鹮對生存環境要求非常高,朱鹮在這里筑巢安家,說明我們這里的生態環境好,老百姓也友善。”絲銀壩村黨支部書記鄧國友說。為持續保護好朱鹮這張名片,城關鎮落實了朱鹮保護系列措施,成立了朱鹮保護志愿服務隊,劃定了朱鹮棲息地保護區,聘請了巡護員對朱鹮進行常態化保護,并在朱鹮小村實施了無公害綠色種植,水稻、蓮藕等農作物全部采取綠色有機種植,不施化肥、農藥,持續維護好朱鹮的生活環境。
如何讓生態和發展共同推進?城關鎮給出了答案。鎮宣傳委員楊娥說:“我們以朱鹮為引領,圍繞朱鹮開展鄉村旅游,通過研學游、生態游,不斷挖掘本地生態價值,讓生態效益持續轉化為富民強村的經濟效益。同時打造草池灣朱鹮文旅品牌,凝聚起社會各界保護朱鹮、保護環境的共識,讓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生態經濟互融互促。”
經過新一輪繁育,草池灣朱鹮有望達到50只。據不完全統計,2023年朱鹮小村生態游、研學游人數超過2萬人次,圍繞朱鹮開發出來的文創產品有10余種。如今,朱鹮已真正成為當地的“吉祥鳥”。(通訊員 董長松 文/圖)
編輯: 穆小蕊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