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記者 李彥伶
“一曲《霓裳羽衣舞》樂曲響起,光影變幻中仿佛穿越到一千多年前的唐朝,太震撼了!”5月29日,在位于西安曲江新區雁南一路的長安十二時辰主題街區演出現場,來自鄭州的游客賈瑞連連感嘆。
賈瑞說,早就聽說西安打造的“數字+文旅”令人耳目一新,趁著年假帶著孩子專程來西安沉浸式體驗了一把,著實令人意猶未盡。
近年來,全省文化和旅游系統搶抓信息化、數字化、智能化發展戰略機遇,強化數字賦能文化旅游產業,著力打造沉浸式體驗空間,推出數字化消費產品,培育數智化文旅業態,促進智慧化管理營銷,陜西數字文旅高質量發展動能凸顯、勢頭強勁。
“數字+文旅”迸發強勁勢頭
2月9日,央視龍年春晚西安分會場《山河詩長安》,首次通過手機AR技術讓“李白”生動再現,與現場觀眾對詩、共舞,讓觀眾深切感受沉浸式互動魅力。這一古今交融的場面讓人感慨“數字+文旅”的強勁爆發力。
2月10日,同程旅行公布春節假期首日旅行消費數據,“李白”做客春晚,再度吸引全國觀眾目光,西安旅游搜索熱度環比上漲294%。
5月29日,大唐芙蓉園內,一簾十余米高的細密水幕通過光影交錯的現代化技術,呈現出流光溢彩、人聲鼎沸的大唐盛景,將盛世長安的風貌徐徐展現。來自蘇州的張女士和家人共同感受古都西安的文化底蘊,精彩內容引得女兒手舞足蹈,拍手稱好。
“發展數字文旅符合游客消費需求,為游客提供了更便捷、更高效的消費環境與消費體驗。”張女士說,歷史與現代的碰撞,讓厚重的文化積淀綻放出瑰麗的色彩,令人流連忘返。
為深入實施數字經濟戰略,推進文化和科技深度融合發展,省委、省政府印發《關于推動數字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政策措施》,提出了“發展數字文化創意產業”“提升智慧旅游服務能力”的部署要求,并將借助先進數字技術推動文旅產業融合發展寫入《陜西省“十四五”數字經濟發展規劃》。
豐富文旅產品數字化新體驗
長安十二時辰主題街區《胡姬酒肆》表演現場,來自遼寧的劉女士在觀看演出后感慨道:“沉浸式體驗,借助VR等前沿科技,為游客帶來了現代科技與傳統文化融合的不同體驗感,真的是不虛此行!”
作為“第一批全國智慧旅游沉浸式體驗新空間培育試點項目”,近年來,長安十二時辰主題街區大力豐富文旅產品數字化體驗,利用一系列“盛唐風+黑科技”成功將歷史文化資源轉換化為沉浸式文旅項目。聚焦數字經濟新賽道,促進數字經濟賦能文旅融合發展,截至目前,長安十二時辰主題街區39次登上央視總臺,累計接待游客逾400萬人次。
長安十二時辰主題街區工程部工作人員紀紅楓介紹,數字技術加持的沉浸式演藝,消除了傳統藝術表現與游客間的隔閡,讓游客得以深度“融入”場景。虛擬與現實的結合,給游客以強烈的視覺沖擊與交互體驗,提供了更豐富、更深度、多元化、多層次的審美價值,從而打造出文旅消費的獨特新體驗。
“長安十二時辰主題街區通過技術賦能增強了沉浸式演藝新體驗,用數字治理助推智慧文旅服務邁向新高度,以數智化經營帶動了文旅消費新熱潮。”陜西文化旅游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鄒林豐表示,未來,長安十二時辰主題街區將繼續探索文旅數智化創新發展路徑,持續創新文化場景構建,通過數字化資源支撐構建云端產品,打造開放式云端文旅產品新生態,為文旅業態迭代更新、文化產業創新發展繪制出數智化新藍圖。
以“數”賦能助文旅破“屏”出“圈”
《陜西省“十四五”數字經濟發展規劃》提出,到2025年,陜西數字經濟核心產業增加值占GDP比重將超過10%。為實現這一宏偉目標,省社科院文化旅游研究中心主任張燕表示,陜西要圍繞構建陜西文旅數字資源體系、推動數字文化創意產業發展、數字化助力文旅產業融合發展、大力發展智慧鄉村旅游和建設智慧博物館、創新發放數字藏品等五個方面發力。
張燕認為,實施文化產業數字化戰略,是陜西文化產業優化結構和轉型升級既快捷又有效的方式。她建議,應在政府層面組建專家團隊,形成頂層設計,針對文化產業發展較弱的區域形成特色鮮明的重點產業,給予政策、資金、人才、市場等方面的扶持。此外,應借助我省科技創新和人才優勢,加快實施文化產業數字化發展策略;加快建設大數據平臺,推動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同文化產業深度融合。
“應進一步加強AR、VR等技術在傳統文旅景區的應用,借助數字化技術,打破傳統文旅景區在時間、空間及資源上的限制,創造新的數字文旅消費場景。”省政協委員、陜西文化產業投資控股(集團)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孫昌博表示,與此同時,還應充分運用生成式人工智能(AIGC)技術與陜西在西部算力上的優勢,迭代升級現有各類文旅公共服務平臺功能,為來陜游客科學規劃景區消費動線,實現線上預訂個性化、線下服務流程化,線下消費智能化。
編輯: 意楊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