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臨近,學生們專注期末備考之際,家長們也開始規劃年假的旅游行程。一個有意思的現象是:越來越多的家庭,不約而同地尋找能讓全家人放松身心的鄉村度假地。這股回歸自然、體驗田園之樂的旅游風尚,映射出“文旅+農業”融合發展模式的強大吸引力。
近年來,陜西用“文旅+”這把神奇的鑰匙,將餐飲、藝術、非遺等元素巧妙融入,打開了鄉村通往“詩和遠方”的大門,引領了一場鄉村旅游的風潮。
舌尖味道 引爆地道美食之旅
踏上陜西鄉村之旅,意味著開啟一場舌尖上的美妙旅行。從羊肉泡饃、涼皮、肉夾饃的關中經典,到熱米皮、臘肉的陜南溫情,再到洋芋擦擦、羊肉饸饹的陜北粗獷,每一種風味都是對味蕾的深情邀約,吸引著來自四面八方的旅人。
6月15日,游客王女士手提兩袋剛買的軟麻花,漫步在古色古香的袁家村街道,邊吃邊笑著說:“我姐上次來時,對這兒的軟麻花贊不絕口,說是她吃過最美味的,讓我給她捎一些。”兩旁熱氣騰騰的小吃攤正散發著誘人的香氣,吸引著來自四面八方的游客。人們滿懷對鄉村美食的好奇與期待,津津有味地品嘗著各式小吃。
這個昔日寧靜的小村落,歷經歲月的雕琢,集農家樂、手工藝工坊、時尚休閑于一體,已化身為鄉村旅游的璀璨明珠。日均接待上萬游客,節假日更盛,年收益突破3億元,成為鄉村旅游發展的標桿。
而深入巴山小鎮、馬嵬驛、周至水街、陳倉老街等眾多鄉村游目的地,你可以發現,鄉村為每一道陜菜賦予了靈魂,以最質樸的方式歡迎每一位遠方來客。在那里,游客的體驗遠不止于味覺的盛宴,精彩的民俗表演、溫馨的傳統民宿、豐富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共同織就了一幅生動的鄉村生活畫卷。
非遺賦能 古老村落綻放新姿
鄉村游發展中,陜西各地積極挖掘非遺元素,為當地的發展注入了獨特的文化靈魂。
陜北赤牛坬村,隱匿在群山之中,卻因獨特的魅力大放異彩,成為抖音上的熱門打卡地。這個僅有數百戶的小村莊,以其逾800年的歷史沉淀和壯觀的陜北窯洞群落吸引著無數游客。村民們自發籌建的農耕文化博物館,有68個展廳、超過15萬件民俗藏品,將陜北生活的豐富多彩展現得淋漓盡致。
除了靜態的展示,還有國內首部農民自編自導自演的大型原生態實景演出《高高山上一頭牛》,村民們以田地為舞臺,以生活為劇本,用質樸的表演方式將各種非遺和農耕記憶鮮活地呈現在游客面前。
該村黨支部書記高根強說,“我們讓‘老物件’變道具、‘老窯洞’變客房、‘老農民’變演員,‘三老’變‘三寶’,全村吃上了‘旅游飯’。其中,《高高山上一頭牛》由全村150余名農民參與演出,形成村內無閑人,人人有事做、一人一技能、一家一特色的新氣象。”
茯茶鎮則是另一處融合典范。這個位于西咸新區的小鎮以當地獨具特色的茯茶為基礎,打造了一個集文化旅游、產業發展、非遺體驗于一體的特色小鎮。游客們在這里可以深入了解茯茶的奧秘,感受古老技藝的魅力,同時還能漫步在充滿關中風情的街道上品嘗地道小吃,享受一段愉悅的文化之旅。茯茶鎮相關工作人員介紹:“現在有40多家茯茶企業扎堆在這里,170多家商戶經營著各種茯茶生意,你能看到茯茶是怎么一步步從原料變成香茶的,還能親自體驗做茶的樂趣,簡直就是茯茶愛好者的天堂。”未來,茯茶鎮不僅要讓茯茶產業更強,還要把它和旅游、文化深度結合起來,打造一個從茶園到茶杯,從歷史到現代,從體驗到享受的全方位旅游勝地。
此外,陜西鳳翔六營村、高陵場畔等地,也都通過特色項目,通過互動性極強的體驗活動,讓游客在旅游中感知非遺的魅力。
藝術喚醒 發現鄉村別樣之美
要說西安市民假期近郊游,哪里最熱鬧?鄠邑區的蔡家坡村絕對算一個。沿“八號公路”緩緩行駛,藝術氣息躍然眼前,沿途彩繪雕塑與環境和諧共生。“關中忙罷藝術節”作為蔡家坡村獨特的文化符號,成功實現了藝術與鄉土生活的融合,不僅激發了蔡家坡村美食、民宿及農家樂的蓬勃發展,其影響力還輻射到鄰近幾個村。
僅5公里之隔的栗峪口村借勢打造了屬于自己的品牌——“剪鴨村”,實現華麗變身。如今的栗峪口村,每到周末便熱鬧非常,成為遠近聞名的周末休閑目的地。村莊內新興的茶餐廳、機車展覽館、寵物樂園、垂釣、數字游民社區等多種業態,為鄉村旅游注入了新鮮活力,激活了當地的旅游經濟。
記者從省文旅廳獲悉,近年來,陜西通過強化文化引領、景區帶動、藝術賦能、綜合保障等措施,成功培育了一批文化旅游典型縣和鄉村旅游典型村,壯大了鄉村特色文化產業,鄉村旅游產業鏈到2026年營業收入將達到1200億元以上。朱家灣村憑借其優異的自然生態和旅游發展成果,榮登聯合國世界旅游組織“最佳旅游鄉村”榜單,成為全球矚目的鄉村旅游典范。
“文旅+”如同一股強勁的催化劑,讓眾多鄉村展現出前所未有的“高顏值”,在保留鄉村原始韻味的同時,增添了時尚與活力,助力鄉村全面振興。
記者 夏明勤
編輯: 穆小蕊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