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8-05 08:41:25 來源:各界新聞網—各界導報
□ 記者 滿淑涵
隨著我國免簽“朋友圈”持續擴容,“ChinaTravel”通過全球社交媒體頻頻爆火出圈。
利好政策加持下,西安迅速接住這波國際“流量”,在全球加速“圈粉”,八方來客持續提升古都“國際范”。
據統計,僅今年上半年,入境中國的外國游客數量達到1463.5萬人次,其中西安市接待入境游客21.96萬人次,入境游客總花費13.7億元。
作為國家中心城市、“一帶一路”重要節點城市和服務國家向西開放的重要門戶,西安如何持續煥發國際“西引力”?7月30日,西安市政協圍繞“深化對外交流合作 促進國際化大都市建設”召開月度協商會,部分市政協委員、專家緊扣議題深入協商議政,為“引進來”“走出去”雙向發力出謀劃策。
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需要強有力的人才支撐。
“可以依托秦創原、中俄絲綢之路高科技產業園等載體建立西安國際創業園,支持國際人才創業和國際企業落地,重點支持文旅、農產品進出口、科技創新等產業發展,為西安高水平對外開放提供驅動力。”西安市政協委員、民革西安市委會常委、西安微媒軟件有限公司總經理張春江認為,應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建立健全國際人才培養機制,著重加強國際經貿、國際法和體現產業特色的國際人才培養,為西安建設國際化大都市儲備人才資源。
說起人才,西安市政協委員、市工商聯副主席、陜西羅德建設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馮文強侃侃而談。他發現,隨著國際化步伐加快,政府間合作不斷加深,經貿往來日益緊密,復合型外語人才愈發“緊俏”,“建議設立專項資金支持科研機構、創新型企業引進國際人才,推動更多用人單位參與跨國產業合作、科技合作。同時,加強與國際人才中介機構合作,鼓勵國內企業建立國際化職業社交平臺,增進對國際人才數據的了解。”
西安市統計局發布的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全市進出口總值2038.58億元,同比增長12.6%,增速較一季度提高5.2個百分點。中歐班列(西安)開行2377自然列,增長13.4%;運送貨物255.3萬噸,增長2.4%;運輸陜西地區進出口貨值同比增長49.9%。
鮮活數據勾勒出西安對外經貿合作上揚曲線,彰顯高水平對外開放澎湃活力。
西安市政協委員、浐灞管委會世園集團置業公司法工委和招商領導小組副組長、致公黨浐灞總支主委程遠認為,中歐班列以高效便捷的服務,成為國際貿易的“黃金通道”,不僅便利中歐商品更加快捷通達對方市場,也帶動新的物流、工業、商貿中心和產業園區不斷涌現,架起了中歐互通有無、互利互惠的橋梁,“因此,要加快拓展新通道、新客戶,強化貨運樞紐建設,持續提升中歐班列影響力”。
從歐亞經濟論壇到絲綢之路國際博覽會,從世界文化旅游大會到絲綢之路國際電影節,從全球硬科技創新大會到全球創投峰會……一場場具有國際影響力的盛會與西安相遇,觸發“化學反應”,讓這座古老的城市以嶄新姿態步入國際舞臺,用飽滿熱情、良好狀態向世界講述中國故事。
“西安打造國際化大都市,應從具有比較優勢的歷史、文化、科教、旅游等方面謀劃,講好西安故事。”西安市政協特聘專家、西安外商投資企業協會常務副會長金紅真認為,要體現歷史文化特色,深挖文化旅游資源,打造西安城市品牌,提升國際化大都市氣質,讓更多人了解西安、走進西安、感受西安。她還分享了七項具體措施——舉辦國際文化節、加強友城合作、推廣文化旅游、舉辦國際體育賽事、促進人文交流、加強國際傳播能力建設、深入推進“一帶一路”建設。
對此,西安市政協常委、市文聯專職副主席張青艷表示贊同。她介紹說,近年來,西安市文聯先后帶領文藝體育代表團訪問了韓國、日本等國家,舉辦中國-馬來西亞建交50周年書法交流展等活動,為后續進一步合作打下堅實基礎。
圍繞深化對外民間交流合作,她建議,在數字時代蓬勃發展的當下,應加強以互聯網為載體的數字媒介傳播,建立在線文化交流平臺,開展線上文化展覽、“云直播”等活動,提升國際文化交流的效率,擴大交流范圍。
“如今,人工智能等數字化手段為講好西安故事提供了全新的平臺和視角,大秦帝國、古絲綢之路、古長安城等西安歷史上的重要場景都可以借助新技術手段得以重現。”西安市政協委員、陜西青年電影制片廠有限公司董事長楊屹崐建議,應積極構建數字場景產業的“一張圖”生態系統,包括技術研發、內容創作、平臺運營等多個核心環節,通過整合各方資源,推動產業鏈上下游協同發展,開發具有西安特色的數字場景產品和服務,進而向世界展現可信、可愛、可敬的中國形象。
編輯: 張潔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