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方紅,太陽升,中國出了個毛澤東……”這首由陜北農民李有源于1942年正月用民歌調子創作的歌曲,早已在中國大地上廣為傳唱,它不僅唱出了共產黨人為人民謀幸福的初心,更激勵著無數代人傳承紅色基因,讓革命精神代代相傳。
數十年后的今天,在這首經典頌歌的誕生地—榆林佳縣,當地政府精心打造了東方紅黃河文化產業園,致力于加強革命傳統教育基地建設,發展紅色旅游,讓紅色記憶在這里煥發新的生機。
“千秋一河大潮闊”網絡主題采訪活動走進佳縣東方紅產業文化園
“千秋一河大潮闊”網絡主題活動在榆林市佳縣陜西黃河文化博物館正式啟動。8月13日,采訪團一行來到東方紅黃河文化產業園。產業園坐落于佳縣城北3.5公里處的黃河之畔,饃饃梁山腳下,占地面積達66萬平方米。
“2021年3月園區正式開園,園內目前有紀念博覽、紅色旅游、革命傳統教育、民俗文化體驗、歷史文化展覽、影視傳播及采風創作,是一所綜合型旅游勝地。其中尤為需要介紹的是園區內陜西黃河文化博物館的落成,不僅提升了園區的知名度,還填補了陜西省在黃河文化類博物館方面的空白,為傳承黃河文化、講述黃河故事、延續黃河文脈作出了重要貢獻。”佳縣縣委宣傳部常務副部長高亮珠向采訪團介紹講解。
作為陜甘寧紅色旅游景區的重要組成部分,東方紅黃河文化產業園通過情景再現、圖文展示、影視傳播等多種方式,讓游客能夠近距離感受毛主席等老一輩革命家在這片土地上的光輝歷程,深刻領悟革命先烈的崇高精神與堅定信念。每一次參觀,都是一次心靈的洗禮,一次對革命精神的深刻體悟。
“千秋一河大潮闊”網絡主題采訪活動走進佳縣東方紅產業文化園
通過參觀游覽園區,能身臨其境地感受革命年代的艱苦卓絕,采訪團成員紛紛表示,“通過活動深入了解了紅色文化的根源和傳承,為我們媒體工作者報道傳遞陜北紅色革命精神打下基礎”。新黃河客戶端副總編輯潘慶照表示,“深度體驗了黃河文化,非常震撼”,之后將繼續聚焦沿黃九省(區)的新故事、新發展、新成績,講好黃河故事。
看煙火、觀演出、賞民俗、品非遺……近年來,佳縣秉持“文旅搭臺、經濟唱戲”的發展理念,深入挖掘紅色文化資源,精心策劃紅色旅游線路,成功實現了紅色文化與旅游產業的深度融合。游客在游覽園區的同時,不僅能接受革命傳統教育,還能親身體驗當地的民俗文化和品嘗特色農產品。這種文旅融合的發展模式,不僅豐富了旅游產品的內涵與層次,更有效帶動了當地經濟的繁榮和農民就業增收。2023年,佳縣全年接待游客302.97萬人次,實現旅游綜合收入6.55億元,同比分別增長56%和46%。2024年春節假期期間,佳縣各景區共接待游客51.22萬人次,實現旅游綜合收入1.33億元,同比分別增長11.8%和10.6%。
佳縣年俗文化表演
未來,佳縣將繼續以東方紅產業文化園為依托,不斷深化紅色文化旅游的內涵與外延。通過開發沿黃觀光游、紅色研學游、紅棗體驗游、民俗文化風情游等精品旅游線路,著力打造轉戰陜北紅色旅游帶和沿黃河生態文化旅游帶。讓《東方紅》的旋律在這片熱土上持續回響,激勵著一代又一代人不忘初心、砥礪前行。(記者/王歡 圖片/王警 李杰)
編輯: 張潔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