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全國對口援藏30周年成就展”在西藏自治區會展中心開展。在陜西展區,一幅幅照片、一行行文字、一幕幕影像,形象地講述了一批批陜西援藏干部擔當奉獻、艱苦奮斗的故事,全方位展示了30年來陜西對口援藏工作的生動實踐和積極成效。
阿里地區平均海拔超過4500米,是西藏氣候最惡劣、自然條件最艱苦的地區。1994年,中央第三次西藏工作座談會確定陜西對口支援阿里地區,自此,“陜西印記”深深刻印在雪域高原。
從林木蔥蘢的秦嶺,到神秘壯麗的喜馬拉雅山脈,30年來,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陜西圍繞“穩定、發展、生態、強邊”4件大事,聚焦西藏所需、竭盡陜西所能,持續用力做好智力援藏、民生援藏、產業援藏、文化援藏等各項工作,書寫著心手相牽、共譜華章的陜藏情誼。
30年來,陜西先后選派各類干部人才1300多人次。他們傳承弘揚延安精神和老西藏精神,把阿里地區當作第二故鄉,與各族干部群眾攜手奮斗,實施項目300余項,投入援藏資金23億元,使阿里地區基礎設施明顯改善,公共服務能力顯著增強,醫療、教育、農業、科技等方面取得巨大成就。
30年滄桑巨變,三秦兒女和阿里地區各族同胞共同見證雪域高原的歷史性發展:阿里地區第一條柏油路建成、孔雀河水電站建成發電、普蘭機場實現首航、阿里地區首例開顱手術成功實施、高標準現代化完全小學西藏阿里陜西實驗學校建成投用、噶爾縣生態農業產業園區結束了當地群眾蔬菜依靠外調的歷史……展覽中,一個個“首次”“首例”、一份份成績單詮釋著陜西對口援助阿里地區的累累碩果。
民之所望就是援之所向。30年來,陜西對阿里地區高等教育、職業教育、基礎教育和學前教育領域貫通幫扶,全面助力阿里地區群眾從“有學上”到“上好學”;阿里地區醫療環境全面改善、醫療人才隊伍建設不斷加強,阿里地區人民醫院成功創建“三乙”醫院;康樂新居、獅泉河農貿市場、阿里地區體育場等一批重大民生類建設項目,不斷提升阿里地區各族群眾的幸福感。
我省第十批援藏工作隊隊員紛紛表示,看到陜西對口援藏30年來阿里地區發生的巨大變化,在充滿榮譽感、自豪感的同時,增強了使命感和責任感。站在新起點上,將接續奮斗、砥礪前行,為推動阿里地區長治久安和高質量發展貢獻力量。(記者 劉居星)
編輯: 陳戍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