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洪濤正在教唱鎮巴民歌 記者 謝昊天 攝
□ 記者 謝昊天 康斌
“注意口型,用氣息拖著你的聲音。”記者見到鎮巴縣政協委員、鎮巴民歌省級非遺傳承人田洪濤時,他正在給鎮巴民歌傳承人指點歌唱技巧。
漢中市鎮巴縣民歌歷史悠久,是數千年來鎮巴人民創作積累的財富。2008年,鎮巴民歌被國務院列入第二批國家級(傳統音樂類)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作為土生土長的鎮巴人,田洪濤從小熱愛鎮巴民歌,幾十年來積極傳承、保護、創作、推廣鎮巴民歌,2012年被確定為鎮巴民歌省級非遺傳承人。
“鎮巴民歌最初是人們在艱苦的勞作間隙,用來調節精神、宣泄情感的。后來越唱詞曲越固定,越傳面越大,鎮巴民歌就這樣逐漸形成,包含了勞動號子、山歌號子、調子、茅山歌、小調、民俗歌曲、祭祀歌曲等。”田洪濤說,自己從小就喜歡聽、喜歡唱鎮巴民歌,那時就想著長大后要繼續學習音樂,唱好鎮巴民歌。
1992年,田洪濤考入原漢中師范學校音樂專業學習,畢業后回到鎮巴縣城一所學校從事音樂教學工作,教唱鎮巴民歌。
在田洪濤辦公室的書柜里,放著10余本泛黃的鎮巴民歌搜集手抄本。“從1997年開始,每年寒暑假,我都會到各鄉鎮村搜集鎮巴民歌。”田洪濤說,聽準且記錄好一首歌十分困難,村民們傳唱鎮巴民歌時,唱第一遍是一個樣,唱第二遍又是另一個樣,準確記錄一首歌往往要跑好幾次。
搜集鎮巴民歌雖然艱辛,但田洪濤從未退縮和放棄。20多年來,他跑遍了全縣鄉鎮村,“記不清走訪了多少戶人家,其中的酸甜苦辣一言難盡”。
經過不斷的積累,田洪濤搜集整理了原生態民歌4000多首,分為勞動號子、山歌、茅山歌、小調、民俗歌曲、祭祀歌曲等種類。“目前選取了一部分自己搜集整理的民歌,將和劉光朗、胡遠清老師整理的部分民歌一起排版,出版《鎮巴民歌曲譜版》,希望以這種方式讓更多人喜歡、記住并傳唱鎮巴民歌。”田洪濤說,多年來,自己先后創作了《打仙桃》《郎給姐拜年》《茶鄉鎮巴》等20多首民歌。
獨具特色的鎮巴漁鼓是陜西省首批非遺文化保護項目之一,田洪濤在做好鎮巴民歌傳承保護的同時,也為鎮巴漁鼓的傳承發展貢獻綿薄之力,創作了《勤儉節約不能忘》《黨啊,偉大的共產黨》《新冠病毒要完完》等漁鼓歌曲。
為切實加強鎮巴民歌的傳承,田洪濤積極組織開展民歌進學校、民歌進機關、民歌進企業、民歌進景區、民歌進社區“五進”活動和惠民演出,以實際行動大力宣傳推廣民歌文化,已累計開展“五進”活動10余場,組織惠民演出600余場次。
作為一名政協委員,田洪濤除了教唱、搜集、創作鎮巴民歌之外,還積極為鎮巴民歌的傳承發展鼓與呼。他在傳承鎮巴民歌中發現,隨著社會的發展,年輕人漸漸對民歌失去興趣,鎮巴民歌面臨“斷代”困境。
“一些年輕人會唱幾句,但對民歌的理解很膚淺。”田洪濤多次圍繞鎮巴民歌撰寫提案,建議加大對優秀傳承人才的政策扶持和資金幫扶力度,充分調動傳承人才的積極性,將具有代表意義的鎮巴民歌進行簡化和改編,編印成冊,組織人員進行學唱。
“我很愛唱鎮巴民歌,也會為鎮巴民歌的傳承繼續努力,讓更多人聽到鎮巴民歌。”田洪濤說。
編輯: 穆小蕊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